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簧测力计的弹簧断了很小一部分,拆去断掉的较短部分,把剩下较长部分弹簧仍装在原来的弹簧测力计上,零点校正后用它测力,结果( )

A. 测量值比实际值大 B. 测量值比实际值小

C. 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等 D. 以上都有可能

B 【解析】弹簧变短后,它的劲度系数会增大,在同样的拉力作用下,伸长量会比原来减小,如果仍用原来的刻度盘,其示数会变小,因此只有选项B与题意相符。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白天,海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

B. 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

C. 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D. 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

C 【解析】试题分析: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的温差小. 【解析】 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沙漠地区,地表以砂石为主,砂石比热容较小. 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砂石温度升高的多,所以海边升高温度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九年级(上)第三次质检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为定值电阻,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的比值________。(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小 不变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由U=IR可知,R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由R=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的比值等于R的阻值,则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的比值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同步练习 题型:填空题

热熔胶在室温下为固体,加热变为较强黏性的液体,冷却后,将物体牢牢地粘在一起,如图是热熔胶枪的外形,在枪嘴内有电热丝.电热丝的电阻是1 000 Ω,通过的电流是0.2 A时,1 min产生的热量是______J.

2400 【解析】加热时间t=1min=60 s,根据焦耳定律可知电热丝产生的热量:Q=Rt=(0.2A)2240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同步练习 题型:填空题

某同学研究了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后,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力大小/N

0.49

0.98

1.47

1.96

2.45

弹簧的伸长/cm

2

4

6

8

10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 【解析】分析实验数据可得拉力为0.49N时,弹簧的长度为2cm;拉力为0.98N 时,弹簧的长度为4cm;一直到拉力为2.45N时,都是弹簧的受到的拉力增加 0.49N ,弹簧就伸长2cm .因此在该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在该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

B. 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作用

C. 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

D. 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C 【解析】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而对于弹簧来说,只有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力才与伸长量成正比,故C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物理八下 第6章  6.1 物体的质量 同步练习题 题型:实验题

物体的质量真的会不变吗?

在现有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同学们会肯定地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会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的,物体的质量是常数.这个认识并没有错,但这是对静止的物体的质量而言.如果对运动的物体而言,物体的质量是否还是始终不变呢?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运动的物体的质量会随它的运动速度而改变.他的理论是:设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为m0(又称为静质量),当它以速度v运动时的质量为m(又称为动质量),则动质量与静质量及其速度的关系遵循以下规律:

m=(其中c为光速)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

一个静质量m0=1kg的物体,当它以v1=300m/s和v2=15×104km/s 运动时,其动质量分别为:m1=1.000 000 000 0005kg、m2=1.15kg,由此可知,物体的动质量比静质量大,且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其动质量越大.从m1值可看出,在低速(相对光速而言)范围内,物体的动质量与静质量相关甚微,其差值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低速范围内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可以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是常数.

但在微观世界里,由于电子、质子等基本粒子的静质量都很小,而其运动速度又很容易接近光速,这时它们的质量随速度的改变就不可忽视.关于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将来有机会学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知识时,就会进一步深入理解.

请根据刚才的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其质量是指物体的

_____,而_____会随物体的运动速度而改变.

(2)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物体两种质量及其速度的关系遵循的规律是:

m=

其中m是指动质量,m0是指静质量,c为3×108m/s.在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由于v_____c,故可以认为物体的质量不变,是常数.

(3)设m0=100kg,当它以2.4×108m/s的速度运动时,求其动质量___,并分析结果,你可得到一个什么结论________?

静质量 动质量 远小于 m=167kg 当物体速度接近光速时,其动质量显著大于静质量,其质量随速度而改变就不可忽视了. 【解析】【解析】 (1)我们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其质量是指物体的静质量,运动的物体的质量会随它的运动速度而改变; (2)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设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为m0(又称为静质量),当它以速度v运动时的质量为m(又称为动质量),则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前,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如图所示,若蜡烛、凸透镜在当前位置,应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烛焰的像是倒立的、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填“照相机”或“放大镜”)上.

(3)在(2)的基础上,若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将得到倒立的、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当蜡烛燃烧逐渐变短时,为了使像还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向_____(填“上”或“下”)适当调节光屏的位置.

同一高度 左 缩小 照相机 放大 上 【解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必须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由图可知,u>2f,则像距应在f和2f之间;而此时的像距为30cm>2f,所以应减小像距,应向左移动光屏,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是照相机; (3)在(2)的基础上,若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人的眼睛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果远处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填“前面”或“后面”)就会形成近视,近视眼患者需要配戴_____透镜来矫正视力。

前面 凹 【解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可以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前面;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