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人的眼睛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果远处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填“前面”或“后面”)就会形成近视,近视眼患者需要配戴_____透镜来矫正视力。

前面 凹 【解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可以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前面;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簧测力计的弹簧断了很小一部分,拆去断掉的较短部分,把剩下较长部分弹簧仍装在原来的弹簧测力计上,零点校正后用它测力,结果( )

A. 测量值比实际值大 B. 测量值比实际值小

C. 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等 D. 以上都有可能

B 【解析】弹簧变短后,它的劲度系数会增大,在同样的拉力作用下,伸长量会比原来减小,如果仍用原来的刻度盘,其示数会变小,因此只有选项B与题意相符。 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 【解析】解答:A.由图知u=v=2f=20cm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根据成像规律得f=10cm 故A.不正确。 B. 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不正确 C. 当u=25cm时, u> 2f>,根据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也不正确。 D. 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小明同学在海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2)如图甲所示,小明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

(3)小明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_____cm3,计算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g/cm3.

(4)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_____,若小明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A 游码没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27 10 2.7 相平 偏大 【解析】(1)经分析得,测量鹅卵石的密度的骤为: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1;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置筒内的水中,测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鹅卵石的密度ρ; (2)托盘天平使用时,首先要调节横梁平衡,在调节横梁平衡前,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简答题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凝华放热,熔化吸热 【解析】试题分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水蒸气只有遇到0℃以下低温的环境才凝华,所以下霜之前,气温较低,故“霜前冷”;下雪后,雪要熔化,熔化时需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导致气温的降低,使人觉得寒冷,故“雪后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_____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_____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相对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是运动的.

云 月亮 地球 太阳 【解析】试题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1)月亮躲进云里,被研究的物体是月亮,月亮躲进云里,说明月亮是运动的,云和月亮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云为参照物;乌云遮住了月亮,被研究的物体是乌云,乌云遮住了月亮,说明乌云是运动的,乌云和月亮之间发生了位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镜面反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解析】 试题分析:潮湿的路面表面更光滑,光在上面容易发生镜面反射,故A错;干燥的路面表面不光滑,发生光的漫反射,故B错;对面无车时,汽车射到潮湿路面的光由于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进不到驾驶员眼里,所以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C正确;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也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故应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八年级2017-2018学年物理沪科版上册 第4章 多彩的光 单元测试卷 题型:多选题

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 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

C. 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 当物距u=15cm时,成放大的像

AD 【解析】A、由图象可知,u=v=2f=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故A正确. B、当物距u=30cm时,像距20cm>v>10cm,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故C错误; D、当物距u=15cm,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A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融化﹣凝固(放热) B. 雾生成﹣液化(放热)

C. 露产生﹣汽化(吸热) D. 霜形成﹣升华(放热)

B 【解析】试题分析:A.冰融化,是固态冰熔化为液态水的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B.雾生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故B正确;C.露产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故C错误;D.霜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