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

A. 放大的虚像 B. 放大的实像 C. 缩小的虚像 D. 缩小的实像

B 【解析】蜡烛在距凸透镜40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缩小的实像。 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仍能成清晰的实像,因为此时物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物距,成放大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正确。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安徽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声音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B. 街道两旁种花植树,可以减弱噪声的产生

C. 公共场所要小声交淡,减小声音的响度 D. 做“B超”检查,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特性

C 【解析】超声波频率较大,频率大于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A说法错误;街道两旁种花植树,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B说法错误;公共场所要小声交淡,减小声音的响度,C说法正确;做“B超”检查,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的特性,D说法错误;答案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 熔化 凝华 B. 凝固 汽化

C. 汽化 液化 D. 熔化 液化

C 【解析】试题分析:沙漠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膜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杯中,故应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四川省巴中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 题型:填空题

石块扔到水中引起水的_____而发声,这时鱼儿会被吓跑,这主要是因为_____能传播声音。

振动 水 【解析】石块扔到水中引起水的振动而发声,而声音又可以在水中进行传播,所以会把周围的鱼儿吓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四川省巴中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各种现象形成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雾是地面的冰块升华而形成的 B. 石头上的霜是水滴放热凝固而形成的

C. 荷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形成的 D. 雪是雨水汽化而形成的

C 【解析】A.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形成的,故A错误; B. 石头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而形成的,故B错误; C. 荷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形成的,故C正确; D. 雪是水蒸气放热凝华而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四川省巴中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103cm

B. 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60℃

C. 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3m/s

D. 中学生跑完800米后立即测心跳,测的结果为30次/分钟

C 【解析】A、中学生的身高在170cm左右,而.故A不符合实际; B、洗澡水的温度略高于体温才合理,在40℃左右,60℃有点高了.故B不符合实际; C、,符合中学生的步行速度,故C符合实际; D、正常状态下的心跳在75次/min左右,跑完800米后的心跳速度更快.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质量与密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刘明做测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时,在测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当加上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右侧的位置,则接下去的操作应是________________。天平平衡时,右盘里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再用量杯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为20cm3,则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g/cm3。

取出最小砝码后,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3.17 【解析】试题分析:(1)天平在使用时,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右侧质量大,应取出最小的砝码,然后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2)天平横梁标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2g,小石块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50g+10g+3.4g=63.4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 全册综合测试卷 题型:作图题

根据图中所示的实物连接图,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解析】由实物电路图知:灯泡L与电阻R并联,开关S2控制整个电路,开关S1控制灯泡L所在支路,电路图如图所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三节 摩擦力同步检测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有关;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1: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甲所示);

步骤2:在长方体木块上放上砝码(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砝码与木块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比较“步骤2”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步骤3: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上一层棉布,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如图丙所示),比较“步骤3”与“步骤1”中的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1)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什么?

(2)“步骤2”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检验上述猜想(A、B、C)中的哪一个?

(3)在“步骤2”中,若木块上方砝码的重为0.5 N,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则砝码与木块间摩擦力的大小是 ( )

A.大于0.5 N B.大于零但小于0.5 N C.等于0.5 N D.等于零

(4)为了检验“猜想C”是否正确,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写出你所设计的这一实验步骤.

(1)因为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和木板面之间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2)猜想B (3)D (4)把长方体木块侧(或竖)放在水平放嚣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比较“步骤4”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解析】(1)因为只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和拉力才是一对平衡力,它们的大小才会相等,因此,实验中应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