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分)郝强同学对建筑工地上的长臂吊车(如图甲)有些疑惑:不吊物体它能平衡,吊重物也能平衡,重物沿臂移动仍能平衡!后来他通过设计“移动支点式杠杆”模型(如图乙)弄懂了类似问题:密度及粗细都均匀的直棒AB=1.8m,放在一个宽度为40cm的凳子上,当在棒的A端固定一个铅块(忽略大小)m铅=2kg时,棒刚好绕O1点有转动的趋势(AO1=30cm).

(1)求棒的质量m棒;

(2)当在P处挂一重物时(PB=10cm),棒刚好绕O2点有转动的趋势.求重物质量m物及此时棒对O2点的压力F(g取10N/kg);

(3)当悬线带着重物缓慢向A端移动时,可以认为凳面上只有某点E(即新支点)对棒有支持力.回答:随着重物左移,E点将“左移”或“右移”还不“不动”?棒对E点的压力FE是“变大”或“变小”还是“不变”?(不必说明理由)

 

(1)棒的质量为1kg;

(2)重物质量m物为1.2kg,棒对O2点的压力F为42N;

(3)随着重物左移,E点将左移,棒对E点的压力FE是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设棒的中心为O,则AO=90cm,O1O=60cm;

(1)以01为转轴,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m铅g×AO1=m棒g×O1O,m铅g×30cm=m棒g×60cm,m棒=m铅=×2kg=1kg;

(2)以02为转轴,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m铅g?AO2=m棒g?O2O+mg?02P,即:m铅×AO2=m棒×O2O+m×02P,

2kg×70cm=1kg×20cm+m×100cm,m=1.2kg;F=(m铅+m棒+m物)g=(2kg+1kg+1.2kg)×10N/kg=42N;

(3)随着重物左移,铅块、棒和物的总重心左移,凳面上某点E(即新支点)对棒支持力左移;

竖直方向:压力等于铅块、棒、物三重力之和,压力FE不变.

答:(1)棒的质量为1kg;(2)重物质量m物为1.2kg,棒对O2点的压力F为42N;

(3)随着重物左移,E点将左移,棒对E点的压力FE是不变.

考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衡阳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分)小明从一楼提20个普通鸡蛋送给三楼的张爷爷,小明对这些鸡蛋大约做了多少功( )

A. 0J B. 600J C. 60J D. 6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娄底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8分)圆圆同学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仔细观察甲、乙两图.

(1)实验总通过观察两个U形管中 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你认为甲图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3)由乙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 越大,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4)该实验采取的探究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娄底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分)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图乙中,人配载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娄底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人的正常体温是37℃

B.新的2B铅笔的长度为30mm

C. 电视机的正常工作电压为380V

D.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随州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3分)(1)王丽同学将一只透镜放在眼前20cm处玩赏时,被别的同学拍下了如图1照片.据此推断该透镜的焦距f满足条件: (用不等式表示).

(2)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如图2位置分布时(分别为0cm、50cm、100cm处),光屏上收集到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实像.据此判断这一只透镜的焦距f= ;而此时某同学不小心将一滴墨水滴到该透镜上(污染面积约为镜面的),则光屏上出现的新现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随州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3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将试电笔笔尖与火线(220V)接触,手抵金属帽,氖管发光,若笔内电阻为一百万欧姆,尽管其余电阻未知,也可以判断出流经人体的电流不会超过2.2×10﹣4A

B.设人体电阻约为104Ω,当人的两手分别接触一节干电池(1.5V)两极时,流经人体的电流约为1.5×10﹣4A,人体没有危险

C. (图乙)是固定在墙壁上的三孔插座,其中“①”孔应与火线相连;(图丙)为用电器的三脚插头,若不小心将“①”脚折断丢失,用电器仍能工作

D. (图丁)在正常情况下电流经“火线→电灯→零线”处处相等,若某人不小心触碰到火线裸露处,导致I1>I2,当“漏电保护器”检测到“两线”电流不等时会自动切断线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同步]2014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15.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咸宁)光导纤维的主要用途是用来传递信息,进行通讯.把要传输的信息变成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如图所示,那么光在光纤中的传播方式是( )

A.沿着光纤的中轴线直线传播 B.沿着光纤的外壁多次折射传播

C.沿着光纤的内壁多次反射传播 D.沿着光纤螺旋式的曲线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届江苏省九年级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明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5次测量,用较轻的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测定前4组数据,换用一个更重的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测得第5组数据,测得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动滑轮重G动/N

物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动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1

0.2

0.7

0.6

47.6

3

0.5

2

0.1

1.1

0.3

60.6

4

0.5

4

0.1

2

0.3

5

1

4

0.1

0.3

55.6

(1)实验中应沿 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缓缓上升.

(2)表格中变化①处数据应为 ;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可知编号②数据应为 N.

(3)由表中第1、2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无关.

(4)比较第1、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 (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5)比较第 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6)分析表格中第2组数据可知,此时滑轮组克服绳重及摩擦做的那部分额外功为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