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正立放大的像B.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像
C.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像D.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图象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此时成像的特点及像距、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判断当物体在40cm刻度处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得出成像的特点.

解答 解:由图和题意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所以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处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由图可知,物距u=50cm-30cm=20cm,像距v=65cm-50cm=15cm.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20cm>2f,f<15cm<2f,
化简可得:7.5cm<f<10cm,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cm刻度处时,此时的物距u′=50cm-40cm=10cm,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像的性质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此题需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成像的特点及物距和像距的范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F始终保持不变,则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不可能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20.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完成光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贴有蓝纸的光屏上,则蓝色光屏上看到的颜色是(  )
A.有各种颜色B.只有蓝色
C.有蓝色和黑色D.有除蓝色外的其他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人在左侧慢慢后退到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人后退后不能看到硬币的原因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加水后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比实际位置偏浅的虚像(填“深”或“浅”).
(3)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等于αC.(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绳拉的小铁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直径为1m的虚线圆形轨迹匀速运动.若小球运动一圈时间为0.5s,则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大小为(  )
A.2m/sB.4m/sC.6m/sD.8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首先正确地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科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B.牛顿C.阿基米德D.伽利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50°B.反射角为40°
C.当液面上升时,光点S′将向右D.当液面上升时,光点S′的位置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根据古文《论衡•是应篇》中的记载:“司南之杓(用途),投之于地,其柢(握柄)指南”,学术界于1947年想象处司南的模样如图甲所示.
1952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尝试将如图乙所示的天然磁石制作成司南,制作人员根据天然磁石的磁感线分布,将磁石的D(选填乙中字母)处打磨成磁勺的A端,为达到理想的指向效果,制作人员将磁勺靠近一电磁铁,闭合开关S,磁勺和电磁铁相互吸引后如图丙所示,可增加磁勺的磁性,由此判断F为电源的负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