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英语 >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人造太阳
何 平
①前不久,一条新闻引起全世界关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人造太阳”调试成功,年内即可试发电。
②“人造太阳”?难道真要在地球上造一个太阳?当然不是!“人造太阳”是指科学家利用太阳核反应原理,为人类制造一种能提供能源的机器——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科学家称它为“全超导托克马克试验装置”。
③太阳的光和热,来源于氢的两个同胞兄弟——氘和氚(物理学叫氢的同位素)在聚变成一个氦原子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人造太阳”就是模仿这一过程。
④氢弹是人们最早制造出的“人造太阳”。但氢弹的聚变过程是不可控的,它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足以毁灭一切。而“全超导托克马克试验装置”却能够稳定控制核聚变,使聚变产生的能量缓缓输出,转化为人们可持续使用的电能。
⑤核聚变反应,首要条件是高温高压。太阳中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强达到3000多亿个大气压。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太阳的聚变反应非常容易。但在地球上可不容易,因为用任何一种材料制作的容器都无法耐受这样的高温高压。
⑥怎么办?科学家们想到了用磁场做容器。从氢弹爆炸至今,科学界用了60年的努力,目前已成功地在磁场容器中将温度提高到4亿至5亿摄氏度,然后投入氘氚产生聚变反应。但由于很难把这种高温长时间维持下去,所以全世界30多个国家上百个实验装置的聚变放电时间都很短!少则几秒,长的也不过数百秒。我国从1965年研究“人造太阳”开始,如今已能使放电时间持续千秒以上。
⑦所以,科学家说,建设核聚变电站投入民用,至少要再等上50年时间。但等待是值得的!现在地球上的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至多可用200年时间,其中石油不足50年。即使目前核裂变电站使用的铀燃料,全世界也只能再开采60年。用这些材料做能源还有个致命弱点——环境污染!
⑧相反,氘和氚却是清洁能源,如空气中平时就有氘和氚。所以不用担心聚变反应会产生废气、废渣和放射性污染等问题。有人担心电站爆炸,但科学家说,聚变在磁场中进行,维持温度已很不易,只要稍微马虎,温度就会降下来,聚变就停止了,因此爆炸的可能性是零。
⑨氘和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世界海洋中大概蕴藏了40万亿吨氘。如果全部用于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这比太阳的寿命还要长了。
【小题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3分)
【小题2】选文第③段的目的在于说明什么?(2分)
【小题3】第⑥自然段与第⑦自然段能不能互换?为什么?(3分)
【小题4】氘和氚是清洁的能源,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在自然界中,你认为还能开发哪些目前还未利用的清洁的能源?简要说说能开发的理由。(4分)

【小题1】is going to speak
【小题2】themselves
【小题3】exciting
【小题4】host’s
【小题5】controlling
【小题6】(the) most regularly
【小题7】was laid
【小题8】to spare
【小题9】twenties
【小题10】surely
【小题1】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1分)能为人类提供可控而又源源不断的能源。(2分)
【小题1】为人类能制造人造太阳提供依据。(2分)
【小题1】不能互换。(1分)因为这两段在内容上存在因果关系,前段是因,后段是果。(2分)(共3分)
【小题1】空气中平时就有氘和氚,所以不用担心聚变反应会产生废气、废渣和放射性污染等问题。(2分)涨潮能、地震能、雷电能、声音能。如:雷电能——制造一种能耐高压的蓄电池放在雷区。(2分)(共4分)解析:

【小题1】注意时态和回答语。
【小题2】固定短语protect oneself from ……
【小题3】这里是f eel it形结构。
【小题4】句意:他的字迹比其他主持人的要好。
【小题5】固定短语;there be sb/sth  doing sth.
【小题6】根据among the four programmes 用最高级。
【小题7】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
【小题8】固定短语too 。。。to…
【小题9】固定短语in one’s twenties
【小题10】副词修饰be able to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提炼。选文题目直接指出了说明的事物——人造太阳。事物的特征是事物之间得以区别的标志,是作者通过观察、思考,进而概括出来的本质属性。解答此题需整体感知选文内容,认真分析重点词句,明确人造太阳与太阳以及氢弹爆炸的区别。选文第④段最后3句有这方面的内容,对句子进行提炼:人造太阳的总体特征就是“人工可控而又能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
【小题1】此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有全局观念,首先要理解选文第③段讲了什么,一般采用先分析再综合的方法,准确把握重要词语(聚变、释放出的能量)和句子的含义(太阳是如何释放出的能量),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所需要的结论——人类能制造人造太阳。选文第③段的目的在于说明“为人类能制造人造太阳提供依据”。
【小题1】此题考查区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时,应从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上去揣摩,从说明文的内容和结构上去揣摩。第⑥段说明用磁场做容器实验装置“很难把这种高温长时间维持下去”,所以“建设核聚变电站投入民用,至少要再等上50年时间”,尽管时间长,但“建设核聚变电站投入民用”势在必行。
【小题1】此题考查对文意理解的拓展。此题是根据文意进行拓展的开放性题目,解答此题时,应读懂最后一段,氘和氚是清洁的能源,这样说的根据:空气中平时就有氘和氚。由此进行思维的拓展,如:雷电能——制造一种耐高压的蓄电池放在雷区。“涨潮能、地震能”等其他能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自由想象,言之有理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英语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6分)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住。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
爸爸看了看他九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
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了,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就像游泳时跳进水里去一样,纵身一跳。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抱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边。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就开花。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儿子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但是儿子显然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然而他还是不敢违抗命令。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一……二……三!”
咬紧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扑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他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为什么骗我?”
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他笑着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述的事情。(3分)
【小题2】“爸爸看了看他九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分析一下爸爸的心理活动。(2分)
【小题3】画线的两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来形容儿子的脸色,请结合文章分别分析一下儿子的心情。(4分)
【小题4】故事中的爸爸和文中的爸爸分别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怎样的人生道理?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4分)
【小题5】概括叙述一件爸爸教你人生道理的事情。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英语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7分)
水 问
王猛

当我们潜入蓝藻丛生的滇池底部,去寻找消失已久的栲栳鱼,我们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污染了我们的湖水?当我们在海河岸边一次又一次见证了打井队寻找水源的失败经历时,我们想知道那些地下几百米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
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的话,中国的人均水资源不过仅仅是一个杯底;而且由于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华北等人口聚集的地区,我们的人均水资源量甚至低于以色列、中东等地区。
危机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从四面八方悄悄开始。
在富裕的南方,几十万人,一夜之间就可能没有水喝;在淮河岸边,一场污水过后,所有河蟹养殖户彻底破产;在发展中的北方,河流的生命几乎绝迹;长江的河道里,人们花费上百万元,只是为了寻找到一种名叫白鳍豚的水生鱼类;“太湖美”、“汾河清”这样的歌曲在全国的水污染地图面前显得滑稽、尴尬。从北到南,七大流域正在水污染危机崩溃的边缘。
水是宽容的,因为宽容才产生了生命,也因为这种宽容,它容纳了这个世界大部分肮脏的东西。中国的工业文明发展史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时间,作为代价,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也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污染史。利益驱动、制度缺失、道德沦丧,对比农耕文明,对比泰晤士河的治理,一味追求利益与让中国的江河湖泊重新变清究竟什么最重要?

在开封城几十公里外,悬在几百万人口上方的黄河,又让我们不断地思考洪水的出路;在漳河两岸,每年夏天都会增派武警来保护水源;在城市里,拉动任何一个抽水马桶,宁夏缺水地区全家人一星期的生活用水就全部被冲到了下水道;在有些地方,水很贵,一瓶矿泉水的价格甚至比97号汽油还要贵两倍……
中国人并不缺乏节水的历史、节水的意识和节水的技术。坎儿井、北海团城这些古老的节水设施已经使用了几千年,那么我们缺什么呢?对一户农民、一个企业、一个地区而言,当节水比浪费水还要多花钱的时候,为什么要节水?当浪费水仅仅只是一个道德问题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节水?
节水不仅是我们面对生存危机不得已的选择,也是考验我们这个民族道德与制度建设能力的一次机会。

黄河源头有“千湖之县”美誉的玛多要搬迁了,原因是没有水;太湖之滨的大款要搬走了,原因是水脏了;世界第四大湖——咸海,已经消失了一半;我们儿时记忆中的河流几乎全部干枯了——我们的祖先是否想象过我们今天的遭遇?
人类的文明诞生在大河两岸,苏美尔人的崛起就是因为找到了与水和谐相处的方式;但是,苏美尔文明的消亡,也正是由于对水的过度利用。两百多年以前,人类发明了蒸汽机——一种利用水循环的机器,它推动着我们到达了今天的文明程度。我们生活在地球历史中最美好的时期,但是我们是不是忘记了水可以诞生文明,也可以毁灭文明?
面对水,如果我们不能够找到新的文明方式,我们还能在地球上待多久?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0年第6期)
【小题1】中国面临水资源危机,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小题2】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表达效果。(6分)
⑴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的话,中国的人均水资源不过仅仅是一个杯底……(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⑵一味追求利益与让中国的江河湖泊重新变清究竟什么最重要?(这个问句是哪种类型的问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⑶中国人并不缺乏节水的历史、节水的意识和节水的技术。坎儿井、北海团城这些古老的节水设施已经使用了几千年,那么我们缺什么呢?(想一想,我们缺的是什么呢?)
【小题3】如何治理水资源,这篇文章高屋建瓴,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下面对新观点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改变水的宽容的特点,拒绝肮脏的侵害。
B.提高民族道德水平,建立起人们的新观念:认识到节约比经济利益更重要。
C.国家要加强节水的法律法规建设,地方要加强节水的制度建设。
D.寻找、建立新的文明发展方式。
【小题4】文章结尾告诉我们,如果要治理好水资源,就要找到新的文明方式。那么,这新的文明方式是怎样的呢?又如何实现这种新文明呢?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