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1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约为15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A. 惊蛰和清明

B. 芒种与小暑

C. 白露与寒露

D. 大雪与小寒

2.

A. 正午最太阳高度渐小,白昼时间渐短

B. 雨水增多,太阳辐射强度渐弱

C. 正午最太阳高度渐小,日地距离渐远

D. 白昼时间渐短,地球自转变慢

3.

A.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面材料和3幅图回答问题

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自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A)正式出发,11月29日抵达中山站,并于2012年4月8日完成考察任务返回上海港,历时164天,航程3万余海里。图1是航行路线,图2是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码头(B)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3是地球公转示意图。

(1)考察队出发时,A此时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B处的气侯类型是_______,此时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2)考察船出发途经②附近时,航行速度变,原因是_______;经过③时很艰难,原因是_______。

(3)从①→②→③体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形成基础是_______。

(4)从出发到抵达中山站期间,地球运行在图3中公转轨道A、B、C、D四段中的_______(填字母),此期间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

(5)图3中甲处的节气是_______。当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此时天津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某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有一条人行天桥(图11),距离地面约40米,桥面宽约2米,长约30米左右。桥身一端连接地面,而桥的另一端则直接与某小区A栋13楼相接。尽显该市“3D魔幻立体”的城市特色。2013年,该市人口总数达2970万,城市化水平达58.34%。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城市最可能是()

A.北京市

B.上海市

C.天津市

D.重庆市

2.该城市()

A.冬春季节沙尘暴比较严重

B.多云雾,少雪霜

C.既是河港又是海港

D.经济水平处在全国领先地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1是江苏省建国以来六次人口普查关于总人口、65岁以上人口比例变动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l982年到2010年,江苏省总人口约增加了2000万人,这些人( )

A .主要来自于苏北前往苏南

B .主要来自于上海产业转移的人口迁入

C .主要来自于自然增长和外省区人口迁入

D .主要是本省人口的自然增长

2.从l964年以来,图中②线持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①生活水平提高,寿命延长

②医疗条件进步,死亡率下降

③青少年人口大量外迁

④出生率下降 ⑤男女比例不平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安徽省亳州市高三1月质量检测地理(单科)(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河流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流淌,是一种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被称为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自由蛇曲也被称作迂回蛇曲,主要形成于宽广、开阔的地区(如图6中甲所示)。有些蛇曲沿崇山峻岭穿行流淌。通常情况下,乙是由甲演变而成的。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

A. 河流侧蚀作用较弱

B. 水流迂回是受河谷的限制

C. 河流下蚀作用较弱

D. 地壳以上升运动为主

2.

A. 地壳缓慢抬升,伴随河流持续下蚀

B. 地壳缓慢抬升,水流加快,侧蚀加剧

C. 地壳缓慢下沉,落差增大,下蚀增强

D. 地壳缓慢下沉,河流沿岸不断接受堆积

3.

A. 观鸟

B. 垂钓

C. 泛舟

D. 漂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辽宁庄河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 )

A. 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 B. 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

C. 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 D. 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超过15km

2.导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北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 B. 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

C. 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 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

3.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稠密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三江平原—气候 ②松嫩平原—土地 ③鞍山—石油 ④大连—交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 2°S~26°S)于1991年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币场。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除劳动力优惠外,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

B.政策

C.资源

D.技术

2.当时,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主要目的是

A.增加产品销最

B.接近消费市场

C.提高设计水平

D.增加当地就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河北省廊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城市拥堵是城市发展中的顽疾,“拥堵延时指数”是城市拥堵程度的评价指标,即城市居民平均一次出行实际旅行时间与自由流状态下旅行时间的比值。拼车是指相同路线的几个人乘坐同一辆车上下班、上下学、旅游等,且车费由乘客平均分摊的出行方式。图6表示我国部分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图7为北京市工作日拼车潜力路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由图文信息可以判断( )

A.一线城市明显比二、三线城市拥堵

B.人口越多的城市,交通拥堵延时指数越高

C.北京市拥堵延时指数约为2.25小时

D.上海拥堵延时指数较低,与道路建设改善有关

2.拼车因环保、节能、缓堵得到政府鼓励。以北京为例,可推断( )

A.拼车潜力路程大部分集中在2-6公里的中短程

B.拼车等待时间是拼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C.拼车潜力与拼车距离呈负相关

D.拼车信息效据主要来源于“拼车网”

3.地铁的建设是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城市地铁规划时,最关键的图层是( )

A.城市道路分布图

B.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图

C.城市商业网点分布图

D.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分布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