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下面材料和3幅图回答问题

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自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A)正式出发,11月29日抵达中山站,并于2012年4月8日完成考察任务返回上海港,历时164天,航程3万余海里。图1是航行路线,图2是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码头(B)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3是地球公转示意图。

(1)考察队出发时,A此时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B处的气侯类型是_______,此时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2)考察船出发途经②附近时,航行速度变,原因是_______;经过③时很艰难,原因是_______。

(3)从①→②→③体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形成基础是_______。

(4)从出发到抵达中山站期间,地球运行在图3中公转轨道A、B、C、D四段中的_______(填字母),此期间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

(5)图3中甲处的节气是_______。当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此时天津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梅河口第五中学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图8)。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培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引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材料二 新西兰北岛图(下图)。

(1)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栽培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件。

(2)指出奇异果罐头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并说明原因。

(3)与新西兰相比,评价我国生产的奇异果产品的市场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高三上第四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交通建设受控于地理环境,

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泰铁路示意图。

材料二

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 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

中泰铁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 入老挝。南止于泰国曼谷,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2015年12月20日,随着中老和中泰铁路的奠基,泛亚铁路中线初具雏形。

(1)分析中泰铁路建设的不利自然条件。

(2)列举两例修建该铁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3)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中泰铁路对沿线各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三上期末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雾霾分为“一次颗粒”和“二次颗粒”。柴油燃烧时尾气直接排放的颗粒就是“一次颗粒”,占雾霾总量的24%。“二次颗粒”是化石燃料燃烧尾气中的NOx、SOxVOC(挥发性有机物)进入大气后,在一定水雾状态下与空气中的氨及VOC等发生气溶胶反应形成的颗粒,占雾霾总量的50%以上。散煤燃烧的污染是集中燃烧污染的10-20倍。

运城市已成为雾霾污染的重灾害区。请从发展的角度,针对雾霾的形成提出防治雾霾对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三上期末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AA′两点间建有一座桥梁,此桥梁的桥面与其正下方谷地底部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50米

B.240米

C.360米

D.420米

2.经过环保部门检测,发现桥下河水农药残留物超标,这些农药残留物最可能来自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

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

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

C.雨带的北侧盛行偏北风,南侧盛行偏南风

D.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江西三清山是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的一个天然博物馆,被中外专家一致称为是“西太平洋地区最美的花岗岩区”,其景区内的“东方女神”为世界“绝景”。完成下列小题。

1.

A. A

B. B

C. C

D. D

2.

A. 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 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

C. 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D.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高三上第一次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

1.

A. 甲图

B. 乙图

C. 丙图

D. 丁图

2.

A. ③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安徽省亳州市高三1月质量检测地理(单科)(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1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约为15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A. 惊蛰和清明

B. 芒种与小暑

C. 白露与寒露

D. 大雪与小寒

2.

A. 正午最太阳高度渐小,白昼时间渐短

B. 雨水增多,太阳辐射强度渐弱

C. 正午最太阳高度渐小,日地距离渐远

D. 白昼时间渐短,地球自转变慢

3.

A.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