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床物质颗粒划分标准。

材料二 图为侵蚀、搬运、沉积和流速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物质颗粒的直径,纵坐标表示速度。

材料三 某河流三个河床沉积断面图。

(1)对比材料一、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降速度与泥沙粒径成正比关系

B.泥沙粒径越小越容易被侵蚀

C.在一定粒径范围内,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发生沉积

D.1厘米/秒的流速能搬运走1毫米粒径的泥沙

(2)对比材料二、三,试判断A、B、C三个断面的流速大小为________。如果三个断面分别对应河流上、中、下游,则:A对应________河段,B对应________河段,C对应________河段。

(3)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流水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越强,河流物质的粒径越大,________现象越明显。

(4)下列现象不能用材料二图示原理解释的是(  )

A.上海港航道淤塞

B.东非大裂谷两边形成悬崖峭壁

C.莱茵河上游的“V”形谷

D.尼罗河河口三角洲

【答案】(1)C

(2)B>A>C 中游 上游 下游

(3)侵蚀 搬运 沉积

(4)B

【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粒径小于0.01毫米,没有沉降现象,粒径大于0.01毫米,沉降速度与泥沙粒径成正相关,不是正比例,A错误。根据图示曲线,泥沙粒径大于0.01毫米时,粒径越大,需要的流速越大,在此范围内,泥沙粒径越小越容易被侵蚀,B错误。在一定粒径范围内,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发生沉积,C正确。1毫米粒径的泥沙,需要10厘米/秒的流速才能航运,1厘米/秒的流速不能搬运走1毫米粒径的泥沙,D错误。

(2)对比材料二、三, A断面基岩上是砾层沉积物,粒径较大,说明流速较大。B断面基岩上是卵石层沉积物,粒径大,说明流速最大。C断面基岩上是沙层沉积物,粒径最小,说明流速最小。三个断面的流速大小为B>A>C。如果三个断面分别对应河流上、中、下游,则:A对应中游河段,流速较快。B对应上游河段,流速最快,能搬运,堆积鹅卵石。C对应下游河段。

(3)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越强,河流物质的粒径越大,沉积现象越明显。

(4)材料二图示原理解释的是外力作用形成的现象,不能解释的现象是东非大裂谷两边形成悬崖峭壁,是内力作用形成,是断层构造,B不能。上海港航道淤塞莱茵河上游的“V”形谷尼罗河河口三角洲是外力作用形成,能够用材料二原理解释,A、C、D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游客在日记中记录:这里的日出真早,北京时间2:15就已经是白天了,不愧为我国“东方第一镇”。这个边境小镇的市场上,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  )

A. ①图 B. ②图 C. ③图 D. ④图

2依据日记内容判断,当时的季节是(  )

A. 冬季 B. 春季 C. 夏季 D. 秋季

3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  )

A. 朝鲜 B. 俄罗斯 C. 蒙古 D. 韩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西北地区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

A. 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林还草 B. 实施人工降雨

C.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D. 发展立体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体效应是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40°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三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A  B   C   

(2)图中箭头所代表的作用分别是:①    作用,② 作用,③    作用。

(3)图中数字④所代表的物质是      

(4)从岩浆到形成 ,又到 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即是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位于②地的东北方向 B. ③地位于④地的西南方向

C. 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 D. 甲图的范围小于乙图

2从①地到④地最近的走法和距离分别是

A. 一直向东走12765千米 B.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走11054.5千米

C. 一直向西走17205千米 D. 先向西南,再向西北走14899.5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酒泉市是典型的戈壁绿洲城市,耕地和绿地资源稀少。近年来,酒泉市出台奖补和扶持政策,发展“戈壁农业”,即: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加大科技投入,生产特色果蔬农产品。目前,已建成国家级“戈壁农业”示范基地,蓬勃发展的“戈壁农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动力。酒泉市农业产业园因地制宜地在砂石遍地的戈壁荒滩建起一座座温室大棚,这些温室大棚的建设会先将地面深挖2米,再回填1米深的客土,以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图示意酒泉市位置。

(1)分析酒泉市发展“戈壁农业”的优势区位。

(2)分析酒泉农业产业园建造温室大棚时深挖填土的原因。

(3)请从销售角度为酒泉戈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7月1日以来,强势高温长期霸居我国各大城市,其高温日数、覆盖范围、高温强度均超越史上最重的2003年,成为1951年以来最强高温。回答下列各题。

1城市高温产生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 B. 热岛效应不断增强 C. 旱情严重 D. 全球变暖

2高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导致旱灾严重 B. 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C. 高温使农作物复种指数增加,提高单产 D. 高温导致病虫害减少,提高作物品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列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2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向斜山、地堑景观的分别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② D. ④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