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1月8日正式公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除了对珠三角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意义外,这份规划纲要的出台,还让长三角和珠三角在国家发展一盘棋中扮演的角色定位更加明确。长三角和珠三角将走上差异化发展道路,两区域同质化竞争引起内耗的状况会有所改善。

材料二 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

(1)从省级行政区划上看,两地区有差异:“珠三角”各地同属广东省;“长三角”各地则分属上海市、           

(2)两个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均得益于国家政策——改革开放。但也略有区别:“珠三角”主要是        (政策);“长三角”主要是       (政策)。

(3)近几年,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

B.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

C.由于两地区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D.两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E.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4)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5)根据材料判断两区域发展处于__________阶段。

 (1)江苏省 浙江省

(2)发展经济特区 浦东开发

(3)BCDE

(4)①耕地减少,土地资源紧缺;②农业基础地位明显削弱;③生态环境被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④能源紧张。

(5)转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山西大学附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4分)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2分)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图中最能说明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区位优势的代号是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 (2分)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读“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途经14个省区。管道主供气源为引进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国内气源作为备用和补充气源。西气东输二线的重点市场是长三角和珠三角。
(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在中哈输油管道建设过程中易造成土地荒漠化问题,请简述该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要说出该工程对东部地区发展带来的有利之处。(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4分)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2分)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浙江省高一5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 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材料三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于2007年10月11日启动。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2010年将在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材料四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

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四,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