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环境保护

穿山甲(见图)是地栖性哺乳动物,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多生活亚热带的落叶森林,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穿山甲栖息于丘陵、山麓、平原的树林潮湿地带,喜炎热,能爬树。其主要食物为白蚁,此外也食蚁及其幼虫、蜜蜂、胡蜂和其它昆虫幼虫等。食量很大,一只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纳500克白蚁。近年来穿山甲数量急剧减少,我国大陆地区已难觅其踪影。

我国穿山甲巢穴一般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夏天住的,叫做夏洞,建在通风凉爽,地势较高的山坡上,以免灌进雨水,洞内隧道较短,大约为30厘米左右,里面结构比较简单;另一种是冬天住的,叫做冬洞,常筑于南坡,地势较低的地方,距地面垂直高度有4米多,洞内结构比较复杂,隧道弯弯曲曲,形似葫芦,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道用土堆起的土墙,长度可达10余米,还经过二、三个白蚁的巢,成为其冬季的“粮仓”,洞的尽头有一个较为宽敞的凹穴,里面铺垫着细软的杂草,用以保暖,是其越冬期的“卧室”,也用作“育婴室” 。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穿山甲数量激剧减少的原因。

(2)分析我国穿山甲冬季洞穴修筑的理由。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海南省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基带的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_______。

(2)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图Ⅰ为某半球P地位置示意图,图Ⅱ为P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图Ⅲ为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P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图Ⅲ所示①~④四条曲线中,能反映P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是( )

A. ①曲线 B. ②曲线 C. ③曲线 D. ④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内蒙古赤峰市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题。

1.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 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 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 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 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2.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 降水较少 B. 气温较高 C. 风力较弱 D. 光照较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内蒙古赤峰市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对图中各环节含义的说明,正确的是( )

A. ①—下渗 B. ②—蒸发 C. ③—水汽输送 D. ④—降水

2.导致我国东部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匀的原因是( )

A. 夏半年吹偏南季风,冬半年吹偏北季风 B. 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 水利工程太少 D. 植被破坏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江西省南昌市命制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文综地理试卷(一)(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一是在对某区域5块不同林地连续9年的观测分析后所得到的侵蚀模数与滞留水模数的相关数据。不同树种随树龄变化的水土流失特征,为该地区人工植被建设中的树种选择及抚育管理提供借鉴。(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树冠大、高度较矮、树叶密度大、郁闭度高的林地拦截雨滴击溅的作用大,能延缓和分散降雨对地面的打击作用,水土流失量较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前三个小区相比,随着时间的增长,茶叶与松树林试验径流小区的侵蚀模数变化有差异的原因是

①茶树每年要进行施肥与采茶,人为干扰程度大

②松树林的树冠形状与郁闭度对延缓和分散降雨对地面的打击作用有限

③茶树根浅,固土能力弱

④松树林落叶量小,护土能力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若用下列树种进行城市绿化,则从长远来看最易于起到海绵城市作用的是

A. 毛竹 B. 杉木 C. 林灌混交 D. 松树

3.上题该城最有可能是

A. 广州 B. 孟买 C. 新加坡 D. 南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考古工作队在长5千米、宽3千米的长方形区域内进行作业,最适宜随身携带地图的比例尺应为( )

A. 1:100 B. 1:100000 C. 1:5000 D. 1:500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据此读有关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1950年、1980年、20lO年、2050年(预计)人口金字塔结构图。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97亿,其中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

为1.7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的比例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的比例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会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性。

(1)人口普查不能弄清 (______)

A.人口数量 B.人口构成 C.人口合理容量 D.城市化水平

(2)读材料一,判断属于2010年人口金字塔的是_____,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_______。

(3)读材料二,说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产生哪些问题_________。

(4)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有的专家提出应放宽生育政策、实行二胎化政策,对此,你是否赞成?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