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擦鞋者说

南京有一个“郭师傅擦鞋店”,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可生意依然红火。

来到位于莫愁新寓的这家小店,可见门口醒目的牌子上写着五六个服务项目和价格,还有两句话,一句是广告“足下生辉,走出风采”,一句是店规“以诚信立基,做良心事业”。店里鞋架上放满了擦过或待擦的皮鞋。

郭师傅名叫郭兆松,41岁,一家三口都在这儿擦鞋,去年毛收入10万元。

他一边擦鞋一边与我交谈:

有人问我,别人擦鞋都只要1块钱,你为什么要两块?我说,这叫优质优价!同是皮鞋,有几十元的,还有上千元的不是?

我是安徽固镇人,1991年举家来南京打工,搬运工、收破烂都干过,活不轻,钱不多。有一天,在闹市区看到一字排开的擦鞋摊,生意还不错,便悄悄在旁边看,一连看了5天,一位好心的师傅收我当了徒弟。我也成了“擦鞋游击队”的一员。

2016年,在一位城管队员的帮助下,我租了间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做起了定点生意。刚开始,擦一双鞋1块钱,没有多少生意,急得直上火。暗下决心:凡事要用心,虽说是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

以我的经验,鞋油都是一样的,差别就在鞋蜡上。我就琢磨自己配,成分有蛋清、鞋乳、白醋等。那些日子,我是白天试,晚上想,觉睡不实,饭吃不香。经过近百次试验,终于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611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尽兴地醉了一回:咱也有“独门秘方”了!

自从用了自配的鞋蜡,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有一天,我在理发店理发,看到染发的要用电吹风吹,灵机一动:擦鞋也可用电吹风呀!现在,我擦鞋都加一道吹干程序。刚擦过的鞋,你端一盆水往上浇,一滴不沾!这样的效果,收2元钱不多吧?

你问我下一步的打算?我这店也算有了点小名气,我想让妻子和儿子留在这里干,我找个地方再开新店。现在城里人有钱没时间,穿皮鞋的越来越多,自己擦鞋的越来越少,市场大得很!

编后

生意有大小,创新无分别。与多数企业比起来,一家擦鞋店微不足道,更谈不上有什么“国家扶持”。但郭师傅在擦鞋中肯动脑筋,小革新照样出效益。从这个事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悟出一点创新的道理呢?

1(分析新闻的艺术技巧之真实性题)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

2(分析新闻的艺术技巧之技巧的巧妙性题)文章从第五段开始,就改用第一人称由郭兆松自述。用这种手法来写通讯,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

1

(1)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毛收入10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验”,(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2)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201611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成功研制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

2

(1)用第一人称自述,人物语言个性化,其口气、用语与人物身份十分吻合,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生动形象。

(2)第五段开始用第一人称自述,让郭师傅自我表现、现身说法,这种结构安排使通讯更具有现场感、亲切感,显得其内容真实可信,更具有说服力。

(3)用第一人称自述,节省了许多穿插串联的语句,行文更加凝练。

【解析】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At the meeting, Mr Li came up with a proposal _______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airport.

A. concerned

B. to concern

C. concerning

D. being concerne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东城送客马上

【宋】贺铸

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春水两鸳鸯。

渔童解唱沧浪曲,应笑尘埃马上郎。

【注】 ①九衢: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②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③沧浪曲:《沧浪歌》载“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即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

(1)白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写了“送客”,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记者被取消获普利策奖资格

[]大卫·马纳尼斯

[本报讯]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昨天宣布取消《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妮特·库克的获奖资格。这个决定,是在该记者承认她的获奖作品纯属捏造后宣布的。

库克的报道《吉米的世界》,讲的是哥伦比亚特区一个八岁男孩吸食海洛因成了瘾。这篇报道据说是通过采访吉米本人、他母亲及其同伴写成的。现在库克承认,她从未采访过其中任何一个人,而是根据华盛顿社会工作者和其他来源提供的关于吸毒者的材料编造了这篇报道。

在她承认编造假报道后,有人揭发她提交给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的自传也是编造的。库克曾说过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瓦萨学院,并在托莱多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

昨天,库克辞去了在《华盛顿邮报》的职务。

“像珍妮特·库克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青年居然编造假报道,这实在是一幕悲剧,”《华盛顿邮报》主编本杰明·布莱德里说,“对报纸来说,信誉是最宝贵的,而报纸的信誉完全取决于记者的道德品质。记者的品行不端,会造成严重后果。目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向读者交代清楚事实真相,向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道歉,并立即设法完成恢复报纸信誉这一极为艰巨的任务。”

负责普利策奖评奖工作的哥伦比亚新闻学院院长奥斯卡·艾里奥特昨天下午说,委员会经电话投票决定撤销库克受奖的资格,由候补受奖人领奖。艾里奥特说:“我很伤心,这位优秀女记者的锦绣前程就这样毫无必要地给毁掉了。”

二十六岁的库克昨天发表声明说:“这篇报道严重歪曲了事实,对此,我追悔莫及。我谨向我的报社、我的职业、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致歉。”

库克的报道是1980928发表的。报道发表之前,库克对主编说,她得对吉米及其母亲负责,因为她曾答应不透露这母子俩的真实姓名。库克还说,吉米母亲的男朋友威胁说,假如有关方面或警察找到了吉米,他就要记者的命。库克的报道发表后,立刻就在该城引起了强烈反应。马里昂·巴里市长和警察局长B.杰弗逊立即组织了一个小组,设法找到吉米以便给他治疗。但这项工作毫无结果。巴里表示,有可能根本不存在一个叫“吉米”的孩子。

《华盛顿邮报》还了解到,星期二午后库克提交给普利策奖评奖委员的自传也有失实之处。原来,瓦萨学院的官员前来拜访布莱德里,指出库克只在那里上过一年级。同时,美联社也派人来反映:库克在托莱多大学只获得过学士学位。了解以上情况后,布莱德里、经营主编和都市版主编立即同库克进行了一系列谈话,她由矢口否认到后来终于逐项承认了自传中的编造。库克的交代,使主编们进而怀疑使她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是否属实和吉米是否确有其人。

后来,库克同城市版主编一道驱车前往华盛顿东南区某处,据库克说吉米就住在那里,但她却找不到他的住所。《华盛顿邮报》的几位编辑同时查阅了库克报道这件事时的采访笔记,并审听了几卷当时的采访录音带,随后确定,《吉米的世界》一文是库克仅仅根据她得到的某些真人真事拼凑起来的。

星期三凌晨,库克承认吉米根本不存在,报道是她根据几个年轻吸毒者的真实故事编造的。

《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唐纳德·格拉汉姆昨天说:“本报同仁均认为,首要的义务是尽力查明我们为什么刊登了这篇假报道。”在谈到库克时,他说:“本报许多同仁一直同她的亲属保持联系,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她。”

(选自《新闻阅读与写作》,有删节)

[] ①《华盛顿邮报》1981416(星期四)。普利策奖:以美国著名报人J.普利策的遗赠为基金设立的奖金,新闻奖每年一次授予有优异成就的美国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②1981415。③1981414

1下列对这篇报道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昨天”这个词多次出现在这篇报道的文字中,这样做不仅突出了报道的时效性,也表明了发布本报道的急迫性。

B.文中先后引用了《华盛顿邮报》主编、普利策奖评奖工作负责人和库克本人的话,重在突出炮制假新闻的危害。

C.《华盛顿邮报》几位编辑查阅库克的采访笔记和审听其采访录音带后认为,库克的报道虽属拼凑但有一定真实性。

D.文中不厌其烦地列出发现和处理库克造假丑闻的有关人物,表明了人们对待这一事件的严肃态度和重视程度。

E.从全文看,披露库克编造自传事件,不仅是要表明库克造假的错上加错,更在于表明对库克错上加错的深恶痛绝。

2(分析新闻的语言题)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这篇报道的导语。

答:

3(分析新闻的艺术技巧题)文中回顾了揭露珍妮特·库克炮制虚假报道的过程,请简要概括这样写的作用。

答:

4《纽约时报》说:“当一份报纸说谎的时候,它就毒化了我们生存的社会。”请就你对“媒体形象”和“记者品格”两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It hurts me more than you", and "This is for your own good" -these are the statements my mother used to make years ago when I had to learn Latin, clean my room, stay home and do homework.

That was before we entered the permissive period in education in which we decided it was all right not to push our children to achieve their best in school. The schools and the educators made it easy for

us. They taught that it was all right to be parents who take a let-alone policy. We stopped making our children do homework. We gave them calculators, turned on the television, left the teaching to the teachers and went on vacation.

Now teachers, faced with children who have been developing at their own pace for the past 15 years, are realizing we've made a terrible mistake. One such teacher is Sharon Clomps who says of her students-"so passive" -and wonders what has happened. Nothing is demanded of them, she believes.

Television, says Clomps, contributes to children's passivity. "We're talking about a generation of kids who' vet never been hurt or hungry. They have learned somebody will always do it for them, instead of

saying 'go and look it up', you tell them the answer. It takes greater energy to say no to a kid."

Yes, it does. It takes energy and it takes work. It's time for parents to end their vacation and come back to work. It' s time to take the car away, to turn the TV off, to tell them it hurts you more than them

but it' s for their own good. It's s time to start telling them no again.

【1】 To such children as described in the passage _

A. Neither is easy to say yes nor say no

B. It is easier to say no than to say yes

C. It is easier to say yes than to say no

D. Either is difficult to say yes or say no

【2】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author's mother used to lay emphasis on _______.

A. natural development

B. education at school

C. learning Latin

D. discipline

【3】 By "permissive period in education" (L.1, Para.2) the author means a time _______.

A. when everything can be taught at school

B. when children are permitted to receive education

C. when children are allowed to do what they wish to

D. when every child can be educated

【4】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 that _______.

A. it's time to be more strict with our kids

B. parents should always set a good example to their kids

C. parents should leave their children alone

D. kids should have more activities at scho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六千多年前可以生产黄铜吗

铜合金是人类最早认识并使用的金属合金材料,因成分不同可分为青铜、黄铜、白铜等。其中黄铜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都很好,可用于制造精密仪器、船舶的零件、枪炮的弹壳、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另外,黄铜敲起来声音独特,东方的锣、钹、铃、号等乐器,还有西方的铜管乐器都是用黄铜制作的。因此,黄铜成为当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铜合金。

根据文献记载,黄铜从明代嘉靖年间开始代替了青铜,成为铸造钱币的主要材料,这是我国铸币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也表明到明朝中叶铜锌合金技术才发展成熟。为什么黄铜的优点这么多,但是这么晚才被广泛利用呢?

原来,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铜的冶炼早在三四千年前的青铜时代便被古人掌握,而金属锌的冶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氧化锌在950℃—1000的高温时才能较快地被还原成金属锌,而液态锌在906时已经沸腾,所以还原得到的金属锌以蒸气状存在。在冷却时反应逆转,蒸气锌被炉中的二氧化碳再氧化成氧化锌,因此要得到金属锌必须有特殊的冷凝装置。这是金属锌的使用比铜、铅、锡、铁的使用晚得多的原因,也是黄铜铸币出现较晚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距今五六千年的几处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目前中国最早的黄铜器,这些也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人工冶炼金属。比如,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一块半圆形黄铜片和一块黄铜管状物,距今67006000年;陕西渭南北刘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发现长条形铜笄,为黄铜热锻组织,含锌30%左右,距今5000年左右;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发现龙山文化时期的黄铜锥,距今43003800年;山西绛县周家庄遗址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铜镍锌三元合金铜片,距今43003800年。

这一系列的惊人发现使我们不禁要问,新石器时代的古人就已经掌握黄铜生产技术了吗?

有学者利用孔雀石和菱锌矿混合,进行模拟实验,最终得到锌含量20%以上的黄铜产物,这项工作从技术上解释了早期黄铜的产生。但是模拟实验使用的是湖北大冶铜绿山和云南会泽者海菱锌矿,这种铜锌共生矿是否在黄河流域容易获取值得商榷。

还有学者提供另外一种方案,即先冶炼铜矿石得到红铜,然后再和菱锌矿混合冶炼得到黄铜。然而这不仅在工艺上远比冶炼孔雀石与菱锌矿的混合矿复杂,而且难以解释,何以在发明冶炼红铜后,要选择外观普通的菱锌矿,而不是锡矿石或者具有金属光泽的方铅矿作为冶炼合金的矿料。从孔雀石冶炼红铜,不仅要求保持还原气氛工艺条件,而且要求更高的炉温。在仰韶文化陶器技术条件下,能否试行,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上述方案都建立在使用两种以上的矿物混合冶炼得到黄铜产物,冶炼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在金属冶炼技术刚刚出现的时期,古人如果能掌握如此复杂的冶炼程序,为何在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里,黄铜生产技术没有发展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那么有没有一种矿物直接可以被冶炼成黄铜呢?有学者提出了早期黄铜很可能是采用锌孔雀石一类矿物冶炼而成,这种矿物颜色翠绿,具针状或纤维状结晶,十分有特色,易引起古人关注,它的铜锌比例在2312的范围,理论上可以冶炼出锌含量在20%以上的黄铜。但这需要未来用实验证实。

早期黄铜器是我国人工冶炼金属最早的例证,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早期铜器极有可能是古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偶然得到的,新石器时代的古人并没有充分掌握黄铜合金的冶炼方法。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由于黄铜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都很好,其在明朝中叶就开始代替了青铜,被人们广泛使用。

B.液态锌还原金属锌,必须在不能被二氧化碳再氧化成氧化锌的特殊的冷凝装置中进行。

C.中国最早的黄铜器产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这一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D.用孔雀石和菱锌矿混合可冶炼出黄铜,但不能完全证明新石器时代的古人已掌握了黄铜生产技术。

E.有学者提出,按2份或1份铜混合3份或2份锌,能够冶炼出锌含量在20%以上的黄铜。

2关于“新石器时代的古人并没有充分掌握黄铜合金的冶炼方法”的论据有哪些?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有哪几处设问句?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并联系实际谈谈对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Did -you catch the early bus yesterday?

--- No,it _________ by the time I _________ the bus station.

A. had left;got to

B. has left; had got to

C. was leaving; got to

D. left; had got t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The girl was listened _______in the next room when I came back last night.

A. to singing

B. to sing

C. singing

D. sa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写出单词。

【1】 Only a few people have a to the full facts of the case,

【2】 He a himself to solving the problem.

【3】 With mobile phones, we can keep in touch with others w we are.

【4】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will be applied to the t of lung cancer.

【5】 The most expensive ones have cameras and Internet access as well as games and all sorts of other (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