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东经106.8°地形剖面图及沿剖面各地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地形剖面图中,准确表示四川盆地范围的是

A. B. C. D.

2地形区④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主要原因是

A. 夜间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

B. 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

C. 夜间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上升气流强

D. 夜间地面辐射强,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

【答案】

1D

2C

【解析】

1该地形剖面图是沿东经106.8°地形剖面图,结合图示中宝鸡的位置,判断①是秦岭山地,A错。 ②是汉水谷地,B错。③是大巴山区,C错。 准确表示四川盆地范围的是④,D对。

2地形区④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主要原因是四川盆地地形闭塞,云雾多,夜间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上升气流强,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形成降雨,C对。夜间不如白天蒸发旺盛,不是降雨多的原因,A错。云雾多,夜间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B错。夜间地面辐射比白天弱,D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做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间段的国际产业转移路线图:

材料二: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材料三:下图中的箭头a、b分别表示江苏省内的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方向;下表为苏北某县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表(部分)。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3)据材料分析符合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的方向的是 ,分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

(4)苏北某县建设工业园区,接纳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二十四节气已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虚线为极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经线OM的经度为15°W、地方时为0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A. 7:00 B. 8:00 C. 9:00 D. 19:00

2图中反映的节气是北半球的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3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石家庄昼短夜长 B. 淮河出现结冰现象

C. 北京昼长大于上海 D. 海口正午树影长度一年中最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 甲区域实地面积小于乙区域

B. ①地与地自转线速度相等

C. ②地与地的距离为2220KM

D. ③地位于地的西南方向

2

A. ①--水资源短缺,干旱面积广大

B. ②--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广阔

C. ③--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④--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左图示意野外应急救援太阳能辅助定位灯标,左图中太阳能光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称为太阳能光板倾角。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对定位灯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通过RS系统感知警示灯亮闪而报警

B. 太阳能蓄电池充电时受天气影响大

C. 救援方可以通过GIS实现精确定位

D. 太阳能光板倾角随纬度增大而增大

2若将该定位灯标安装在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500—550米,突遇山洪暴发能及时报警

B. 乙地500—550米,利于迷路游客寻求救助

C. 丙为谷地低平,方便露营游客手机充电

D. 丁地陡崖,可为攀岩运动者提供照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  )

A. 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天然环境

B. 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

C. 以人类为中心的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D. 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生物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 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 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 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 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2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 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 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 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8月21日,北美洲境内出现了日全食现象。下图为此次日全食过程的部分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日全食发生时的景象是

A. B.

C. D.

2】【2日全食发生时被月球遮挡的太阳大气层及该层的太阳活动是

A. 光球层、耀斑 B. 日冕层、耀斑

C. 色球层、太阳风 D. 光球层、黑子

3】【3太阳大气剧烈活动时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 航行中轮船上的指南针突然失灵 B. 我国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受阻

C. 无线电长波通信突然中断 D. 大西洋飓风出现次数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