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面两幅图,图Ⅰ为甲、乙两个城市某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图Ⅱ为A、B两城市人口就业构成,读图回答问题。(15分)

(1)图Ⅰ中甲、乙两城市人口规模相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是________,甲城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城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图Ⅰ中城市甲向城市乙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4分)
(3)图Ⅱ中A、B两地分别对应图Ⅰ中甲、乙两城,判断A地对应__________,B地对应__________。根据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说明判断理由。(6分)


(1)甲 甲城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人口增长过快 乙城出现人口负增长,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
(2)甲城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相对落后,剩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而乙城人口负增长,出现老龄化现象,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需要引进人口。
(3)乙城 甲城 A地就业集中于第三产业;呈现向第三产业集中的趋势,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乙地从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来看,属于发达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因此,A地对应乙城。B地就业集中于第一、二产业,这一就业形势一般属于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甲城从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人口增长过快来看属于经济较落后地区,因此,B地对应甲城。

解析(1)甲城市的出生人口远大于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大,人口增长过快。乙城市人口出生数远小于死亡人数,表明人口出现负增长。
(2)根据人口增长状况,判断两城市经济状况,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经济落后地区正好相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图甲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乙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

(1)据图回答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什么(4分)
(2)判断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并简述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60分)
读西亚地区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绝对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时,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份量(gm.),用百分比表示。迪拜夏季(6-10月)酷热潮湿,绝对湿度高,但全年降雨稀少,年均不足100毫米。但迪拜有许多高层建筑,很多高层建筑大多在三四百米,其中世界最高为821米,却又高处不胜寒。
材料二 西亚部分地区城市和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和迪拜建筑景观图

材料三 下表为伊拉克巴格达和伊朗伊斯法罕的气象资料 
巴格达气象站位置33° 19′ 30″ N, 44° 25′ 19.2″ E海拔34米

伊斯法罕气象站位置: 32.6°  N, 51.7° E, 海拔 1590 米

(1)根据材料三比较巴格达和伊斯法罕两地的气候异同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迪拜潮湿和降水少的原因。从自然角度分析迪拜建高层建筑的有利条件。(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1:下图中M国国土面积位居所在大洲的第三位,工农业发达,是所在大洲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国。铀矿资源丰富,核电占总发电量比例高达78%。

材料2:下表是M国能源消费结构(占全部能源消费%)。

 
1973年
1992年
1993年
煤炭
15.2
8.1
6.4
石油
69.1
41.2
40.4
天然气
7.3
12.8
13.3
电力(核能和水电)
7.3
36
38
新能源
1.1
1.9
1.9
合计
100
100
100
自给率
22.5
49.3
51.8
 
(1)分别说明①、②两地地貌差异的成因。(2分)
(2)图示地区内河航运发达,试分析该地区修建运河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
(3)分析M国成为该地区小麦输出大国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4)指出M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说明该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
(2)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3)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____。
(4)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区位因素。
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两年三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种植茶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经济和海洋运输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分析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1:世界海洋运输的区域集散趋势表(运量比重:%)。

年份
类型
北美
欧洲
东亚
地中海
及中东
南亚
中美
南美
澳新
非洲
1970
运量
30.9
50.1
6.3
1.3



8.4

2003
运量
13.4
12.4
53.2
13
2.3
2.4
1
1.6
0.7
材料2:下图是“世界主要港口航线分布图”。

材料3:下图是“南海区位示意图”。

(l)根据材料1、2,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运输的空间格局发生了从以________为中心,向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转变,并逐步形成以________洋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新格局。(3分)
(2)根据材料3,南海地处________洲和________洲,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之间的交通要道。南海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海上生命线”,其原因是什么?(6分)
(3)在太平洋经济圈中,亚洲货物运往北美一般采用M航线(如材料2所示)。请分析其形成原因。(3分)
(4)分析N国吸引我国制鞋、纺织等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自然灾害】超强台风“海燕”于2013年11月8日凌晨4点40分在菲律宾中部萨马省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为全球有记录以来的最强登陆台风。2013年11月27日清晨,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员会发布消息,超强台风“海燕”在该国造成的死亡人数已上升至5500人,另有1757人失踪、近3万人受伤。图为台风“海燕”行进路径图。 (10分)

试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台风“海燕”给菲律宾造成严重灾情的原因。(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某两日昼半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请在图中画出太阳的直射光线。(2分)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选择填空)。(2分)

A.甲图时①地比②地相同高度旗杆影子长
B.乙图时北京地区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C.从甲图到乙图,地球的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D.两图中①点与③点的经度相同,地方时也相同
(3)描述甲图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差异。(3分)
(4)写出乙图时北京的日期和时间(北京时间)。(2分)
(5)简述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②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2016年8月5日至8月21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巴西政府规定,自2008年1月开始,强制性要求燃料销售商在柴油燃料中搀杂2%的生物柴油(主要以蓖麻、大豆等原料制成),到2013年1月该搀杂比例将提高至5%。
(1)2010年,中国和巴西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在里约热内卢附近建设一家年产500万吨钢铁的大型钢铁厂,所产钢材主要用于巴西汽车制造、造船、石油开采等行业,部分输往中国。
简述该钢铁厂区位选择的有利条件。(6分)
(2)结合资料一及图乙,说出可再生能源在巴西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简要说明政府强制性提高生物柴油比重的意义。(6分)
(3)圣保罗的城市发展经历了“三步曲”:第一步,建市阶段。由于这里气候条件适宜,村落不断扩大。1836年,人口大约2万多;第二步,咖啡繁荣阶段。随着咖啡种植园兴起,这里修建了通往沿海和内地的铁路。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1900年人口约24万;第三步,工业化阶段。咖啡生产和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圣保罗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发展和经济繁荣吸引了大批农村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1600万。
归纳圣保罗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各阶段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