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是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2米、0.3米、0.5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200W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盆冰块。分别在玻璃柜顶部和下部悬垂纸条M、N(如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根据纸片M、N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某一地理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该实验模拟的是

A、大气温室效应   B、大气热力环流  

C、地壳物质循环   D、海陆间水循环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纸条的偏动方向是

A、M、N都向左偏  B、M向左偏、N向右偏

C、M、N都向右偏  D、M向右偏、N向左偏

 

【答案】

 

 B

 D

【解析】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两个地理实验。根据材料回答。

实验甲(见下图):模拟某一天气系统的产生。在塑料水槽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出面倾斜交界面。

实验乙(见下图):观察一个地理事物运动过程。所需材料如下:顶层不封闭的长方形玻璃缸(长100Cm、宽30Cm、高40Cm);塑料膜板(在一侧开有一个小洞);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支香;火柴。其步骤是:①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②盖上塑料膜板,有孔的一侧对着冰盆;③点燃香,朝下垂直从小孔插入约30Cm。

1.甲、乙两项实验过程可分别模拟                      (选写以下序号)。

①温室效应  ②气旋  ③锋面  ④逆温效应  ⑤高气压  ⑥热力环流  ⑦低气压

2.能够形成阴雨天气的是       

A.低压系统中心           B.高压系统中心     

C.冷锋的锋前                 D.暖锋的锋后

3.引起空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空气上升和下降的垂直运动

C.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D.地球自转偏向力

4.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WWW..CO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两个地理实验。根据材料回答。(12分)
实验甲(见下图):模拟某一天气系统的产生。在塑料水槽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出面倾斜交界面。
实验乙(见下图):观察一个地理事物运动过程。所需材料如下:顶层不封闭的长方形玻璃缸(长100Cm、宽30Cm、高40Cm);塑料膜板(在一侧开有一个小洞);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支香;火柴。其步骤是:①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②盖上塑料膜板,有孔的一侧对着冰盆;③点燃香,朝下垂直从小孔插入约30Cm。

1.甲、乙两项实验过程可分别模拟                    (选写以下序号)。(4分)
①温室效应 ②气旋 ③锋面 ④逆温效应 ⑤高气压 ⑥热力环流 ⑦低气压
2.能够形成阴雨天气的是      (2分)
A.低压系统中心           B.高压系统中心        
C.冷锋的锋前                   D.暖锋的锋后
3.引起空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2分)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空气上升和下降的垂直运动
C.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D.地球自转偏向力
4.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安徽省“江淮十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位于三个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在国际互联网上合作设计了一个测量“立杆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于2013年6月22日,各自在当地正午前后,测量1米高立杆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地该日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乙、甲、丙

2.当乙地测得该日杆影长最短时,丙地所在时区的区时是

A.5时           B.7时       C.17时          D.19时

3.甲图所示地,位于我国某省(区),下列对联或诗句中可反映该省(区)地理特征的是

A.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B.西湖天下景,游者无贤愚

C.浩荡滇池波自远,苍茫洱海水何宽      

D.一路椰荫鱼艇静,天涯海角好家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安徽省“江淮十校”协作体高三11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位于三个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在国际互联网上合作设计了一个, 测量“立杆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于2013年6月22日,各自在当地正午前后,测量1米高立杆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地该日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乙、甲、丙

2.当乙地测得该日杆影长最短时,丙地所在时区的区时是

A.5时           B.7时       C.17时          D.19时

3.甲图所示地,位于我国某省(区),下列对联或诗句中可反映该省(区)地理特征的是

A.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B.西湖天下景,游者无贤愚

C.浩荡滇池波自远,苍茫洱海水何宽       D.一路椰荫鱼艇静,天涯海角好家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两个地理实验。根据材料回答。(12分)

实验甲(见下图):模拟某一天气系统的产生。在塑料水槽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出面倾斜交界面。

实验乙(见下图):观察一个地理事物运动过程。所需材料如下:顶层不封闭的长方形玻璃缸(长100Cm、宽30Cm、高40Cm);塑料膜板(在一侧开有一个小洞);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支香;火柴。其步骤是:①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②盖上塑料膜板,有孔的一侧对着冰盆;③点燃香,朝下垂直从小孔插入约30Cm。

1.甲、乙两项实验过程可分别模拟                      (选写以下序号)。(4分)

①温室效应  ②气旋  ③锋面  ④逆温效应  ⑤高气压  ⑥热力环流  ⑦低气压

 

2.能够形成阴雨天气的是       (2分)

A.低压系统中心           B.高压系统中心     

C.冷锋的锋前                 D.暖锋的锋后

 

3.引起空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2分)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空气上升和下降的垂直运动

C.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D.地球自转偏向力

 

4.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