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 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 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 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 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2.若在该城建立一幢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楼房,应布局在(  )

A. a B. b C. c D. 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醴陵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集合。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拉各斯是尼日利亚旧都和最大港口,现为西非第一大城市,也是尼日利亚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物流中心,尼日利亚80%的商贸活动集中在拉各斯。

材料二  下图为非洲部分地区水系和等高线地形图。

(1)描述尼日利亚的地理位置。

(2)比较图中河流的A河段与B河段沿岸地区地形起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拉各斯成为尼日利亚最大物流中心的区位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安徽省高三仿真(一)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图中R河是内流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R 河流经的甲平原是所在国政治、经济的核心区域,人口约1亿。

(1)试分析R河MN段到EF段水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________。

(2)简述图中180日年积雪期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及原因____________。

(3)评价甲平原北部种植小麦的气候条件_____________。

(4)分析该国在甲平原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A. 二环与三环之间 B. 三环与四环之间

C. 四环与五环之间 D. 五环与六环之间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

A. 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 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 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 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青海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表示的是(  )

A. 逆城市化 B. 城市化 C. 郊区城市化 D. 再城市化

2.乙图表示的是(  )

A. 逆城市化 B. 城市化 C. 郊区城市化 D. 再城市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青海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第(4)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其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 )

A. 频繁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 B. 人口的老龄化

C. 出生率的下降 D. 生活质量的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上海市高二3月阶段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85年-2005年某地农业种植结构变化明显,据图推断,导致该地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市场需求 B. 生产经验 C. 交通运输 D. 国家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由于全球经济放缓,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12年全世界饥饿人口增加近1.05亿,营养不良人口达10.2亿,全世界近六分之一的人口遭受了饥饿。这些数字背后的苦难提醒我们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在出现历史性连年大丰收之际,强调这一主题尤其必要。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

(1)甲基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乙基地的主要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

(2)与乙基地相比,图中甲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_____。

(3)简述甲基地A、B两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4)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是______农业生产基地,判断理由是_ 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寿光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洁白的新月形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公里。读巴西河流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千湖沙漠”景观中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

A. 风力堆积 B. 海浪堆积

C. 流水堆积 D. 冰川堆积

2.图示区域沙丘的沙源主要是( )

A. 巴西高原疏松的土壤 B. 大西洋浅海滩涂

C. 亚马孙平原裸露的土壤 D. 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

3.影响图中沙丘移动速度的因素有( )

①植被状况 ②沙丘水分 ③风力大小 ④地转偏向力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