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图甲、图乙以及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甲  欧洲某月等温线分布图              乙  鲁尔区就业结构变化图

材料一:江苏吴江市横扇镇,被誉为“中国羊毛衫生产基地”,每年约有1亿件羊毛衫供应国内外市场。全镇1.6万劳动力,几乎全部从事和羊毛衫生产有关的工作,但企业之间联系较少。各企业主要根据订单组织生产,生产一件羊毛衫平均获利3元,而销售一件羊毛衫则平均获利20元。

材料二:江苏吴江市横扇镇羊毛衫经营状况。

年份

羊毛衫针织机(台)

生产厂家

备注

1979

3

1

很多经营者受规模限制,不得不放弃大的订单

1989

540

18

1992

10 000

350

1998

20 000

800

(1)根据图甲中信息判断欧洲此时正处在___________季。

(2)此时西欧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其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读图乙分析,1970年以来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表现为___________,简述促使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甲中A河流对鲁尔工业区形成所起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图甲中B处是___________(国家)的新兴工业区。你认为吴江市横扇镇羊毛衫生产基地可以借鉴B工业区的哪些经验?

(1)冬

(2)受西风暖湿气流的影响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3)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世界性的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的加剧

(4)供水  航运

(5)意大利  扩大生产规模,加强市场营销,拓宽销售渠道;注重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完善生产—销售—信息—服务网络;增强品牌意识,重视产品设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

鲁尔区成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与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是分不开的。分析时注意从位置因素、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几个角度进行。由于生产结构单一、所依赖的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以及世界性的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鲁尔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陷入衰退,鲁尔区重工业集中,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也是新兴企业不愿落户的重要原因。鲁尔区针对自身的原因,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治措施,取得了成功。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是在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迅速发展而成的工业区。与我国乡镇企业相比,发展条件基本相似(有大批廉价劳动力,经济高度开放和政府的支持),生产特点相似(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资本集中程度较低)。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发展模式上:我国乡镇企业信息、生产、市场、运输、推销集于一家,专业化程度较低,而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形成了生产—销售—信息—服务网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图6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表2是图6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2

年份

粮食总产量(亿吨)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粮食单产(吨/公顷)

全国

A、B、C三省

东北三省

全国

A、B、C三省

东北三省

全国

A、B、C三省

东北三省

1985

3.79

0.76

0.36

1.09

0.17

0.13

3.48

4.47

2.77

2005

4.84

0.81

0.74

1.04

0.15

0.16

4.65

5.40

4.63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大气状况。(6分)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3分)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五校联谊”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二),回答4~7题:

1.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若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   )

A.① B.② C.③ D.④

3.若救护直升机位于山顶H处,被困游客位于A、B、C、D四点中的何点,才能被救护人员直接观测到(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4.有关泥石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花岗岩分布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

B.云南省发生泥石流的机率高于山西省

C.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长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多发区

D.泥石流的发生与降水强度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下表是图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粮食总产量(亿吨)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粮食单产(吨/公顷)

全国

A、B、C三省

东北三省

全国

A、B、C三省

东北三省

全国

A、B、C三省

东北三省

1985

3.79

0.76

0.36

1.09

0.17

0.13

3.48

4.47

2.77

2005

4.84

0.81

0.74

1.04

0.15

0.16

4.65

5.40

4.63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大气状况。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下表是图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粮食总产量(亿吨)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粮食单产(吨/公顷)

全国

A、B、C三省

东北三省

全国

A、B、C三省

东北三省

全国

A、B、C三省

东北三省

1985

3.79

0.76

0.36

1.09

0.17

0.13

3.48

4.47

2.77

2005

4.84

0.81

0.74

1.04

0.15

0.16

4.65

5.40

4.63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大气状况。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