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


解析:

该题设计意图:考查区域图判读;运用知识、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降水量影响因素、气温季节变化、自然带分布。

(1)据图分析(纬线、海陆分布),区域定位,进而联系所学该区域的相关地理特征。

(2)注意把握甲地的区位特点:近海、副热带、南半球;海洋性气候显著;气温的季节变化较小。

(3)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已知降水量、地形特点,四要素结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

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图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

10.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11.图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9高考真题汇编4-大气运动 题型:选择题

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

 

 

 

 

 

 

 

1.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2.图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地理试题 题型:选择题

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

 

 

 

 

 

 

 

1.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2.图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