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丹吉林沙漠(下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沙漠中的湖泊竟多达100多个,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西走廊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祁连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它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但近年来巴丹吉林沙漠加速向南入侵,河西走廊绿洲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1)黑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其季节变化

(2)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的补给水源来自 ,水位冬夏季节变化

(3)为什么说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

(4)简述河西走廊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人为原因。

【答案】(1)祁连山冰雪融水 大

(2)(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 小

(3)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周围多荒漠景观;夏季受季风影响,多山地降水,形成一个呈西北-东南向的较湿润地带;发育众多冰川和河流,山区草原、森林广布,并为绿洲提供水源。

(4)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过度利用地表水和开采地下水等);过度放牧。

【解析】

本题考查补给形式,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由图可知黑河发源于祁连山,且当地降水少,主要补给形式为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停止融化,河流无补给,径流量小甚至出现断流,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2)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西走廊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巴丹吉林沙漠附近有两条明显的深大断裂,所以湖水的补给水源来自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水量稳定,季节变化小。

(3)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荒漠广布,祁连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延伸向内陆干旱地带;夏季受季风影响降水多,且夏季有冰雪融水,为周围提供丰富的水源,所以称之为伸向荒漠的湿岛。

(4)河西走廊分布有绿洲,农业发展较好,加之巴丹吉林沙漠加速向南入侵,土地荒漠化问题会比较突出。土地荒漠化出现的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比如当地发展农业导致的水资源不合理利用,过渡放牧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地下卤水的盐度是海水的2~6倍。与海水晒盐相比,利用地下卤水为原料,可以节省盐田制卤面积60%~80%,缩短工艺流程40%~60%,生产原盐的产量会成倍增加。莱洲湾沿岸地下卤水储量大、埋藏浅、浓度高。下图示意莱州湾盐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莱洲湾沿岸地下卤水的形成过程为( )

A.海水入侵—蒸发浓缩—地下封存B.海水入侵—地下封存—蒸发浓缩

C.蒸发浓缩—地下封存—海水入侵D.地下封存—海水入侵—蒸发浓缩

2与海水晒盐相比,利用地下卤水晒盐( )

A.时间更长B.品质更好

C.面积更大D.产量更少

3开发地下卤水可能给当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减缓地面的沉降B.增加淡水资源

C.减轻土地盐碱化D.加剧海水倒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巨人之路”是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柱组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右图为巨人之路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

A.AB.BC.CD.D

2推测形成“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过程( )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一海浪侵蚀

B.板块张裂一一岩浆侵入一一岩浆冷却凝结一一风力侵蚀

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板块张裂—一岩浆喷出—一岩浆冷却凝结—一海浪侵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商圈是指商店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拓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下图为“‘双十一期间部分商圈人流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 )

A.电子商务取代了传统商业

B.电子商务催生了物流产业

C.区域经济联系逐渐减弱

D.商业布局区位因素发生了变化

2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商业网络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密度B.国家政策C.科技信息D.交通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夏特古道跨越新疆天山南北,全长120千米,海拔均在2500米之上,是丝绸之路上一条非常险峻的古隘道。《大唐西域记》描述此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睹。”读“夏特古道线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大唐西域记》中所说的“灾祸”,最可能是( )

A.沙尘暴B.泥石流C.雪崩D.山崩

2《大唐西域记》中所说的“灾祸”,多发的季节是( )

A.春夏之交B.夏秋之交C.春秋两季D.冬夏两季

3驴友普遍选择春秋季而不是在夏季徒步穿越夏特古道,主要是夏季常常会( )

A.高温酷暑难耐B.野生动物袭击

C.沙尘暴淹埋古道D.洪水切断古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实线虚线箭头分别表示不同性质洋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附近可形成大渔场B.乙洋流常年流向东北

C.丙洋流对沿岸降温减温D.图示月份可能是1月

2下图表示甲海域表层海水 等温线分布的是(a>b)(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川藏铁路为中国国内第二条进藏铁路,采用分期分段建设运营。2018年12月28日川藏铁路成都一雅安段开通运营,2020年4月7日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全线47座隧道全部贯通。读川藏铁路线路示意图和线路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相对于青藏铁路,川藏铁路修建更需要克服的困难是( )

A.永久性冻土B.高寒缺氧

C.地质条件复杂D.隧桥工程量大

2川藏铁路修建带来的积极意义有( )

A.利于沿线生态环境保护B.加强文旅产业的发展

C.促进石油、地热资源开发D.完善全国铁路交通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旅游地理] 下图是京沪高铁及沿线主要旅游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世界遗产分类,甲属于 ,其最核心的旅游资源价值是

(2)在高铁沿线景区中,游客倾向于选择世界遗产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3)游客为获得泰山日出的最佳观赏效果,应注意选择

(4)节假日期间,泰山景区游客众多,形成爆棚现象,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游客在日记中记录:这里的日出真早,北京时间2:15就已经是白天了,不愧为我国“东方第一镇”。这个边境小镇的市场上,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  )

A. ①图 B. ②图 C. ③图 D. ④图

2依据日记内容判断,当时的季节是(  )

A. 冬季 B. 春季 C. 夏季 D. 秋季

3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  )

A. 朝鲜 B. 俄罗斯 C. 蒙古 D. 韩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