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R河是流经南非共和国的最大河流,其主要支流集中在甲点以上河段。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自H点向东到G点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大致是

A.B.

C.D.

2关于G地常见景观的叙述,最可信的是

A.梯田层叠B.森林茂密C.牧场广布D.黄沙遍地

3图中甲、乙、丙三地相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甲到丙,河流搬运能力越来越强B.与甲处相比,丙处径流量较小

C.从甲到丙, 水能资源的蕴藏量渐增D.三地的植被覆盖度几乎无差异

【答案】

1D

2C

3B

【解析】

本题考查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等值线的判读

1H点的年降水量在250-500mm 之间,H-G中间段年降水量小于250mm,G点年降水量在250-500mm之间,所以H到G点的降水量先减少,再增多,故D符合题意,A、B、C错误。

2由图中等高线可知,G地位高原,且处于高原内部,地形平坦,无需修筑梯田,故A错误;纬度低,土壤多为红壤或者红棕壤,不是黄沙土,故D错误;由图中的年降水量等值线可知,G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介于250-500mm之间,属于半干旱气候,适合牧草生长,故C正确,B错误。

3河流搬运能力与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而水能资源蕴藏量则与径流量和落差呈正相关。从甲到丙,河流依次流经较平坦的高原和落差较大的高原边缘,河流落差不是连续增大,故流速不是连续增大,因而A、C两项错;由于年降水量东多西少,东部植被覆盖率多于西部,D项错;从甲到丙,年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加上河流支流汇水少,沿途有生产生活用水,故径流量呈减少趋势,故B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太阳辐射中可见光的波长约为0.4-0.76微米,小于0.4微米为紫外区,大于0.76微米为红外区。下图为某地近地面(虚线)和大气上界(实线)太阳辐射波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臭氧层的破坏会使:( )

A.A部分减小B.B部分缩小

C.C部分增大D.A部分增大

2该地最有可能是:( )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D.塔里木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沿140°经线的海陆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②地所在区域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B.商品率高,市场适应性较差

C.改进农业灌溉方式,合理用水D.实施西水东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2图中③处洋流(  )

A.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B.流向为自东向西

C.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D.冬、夏季流向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南亚地区农作物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有关南亚农作物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棉花分布在东北部地区B.小麦分布在恒河三角洲

C.水稻分布在东北部和西部沿海D.黄麻分布在印度河平原

2图中四城市中,最适合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者在图示地区考察时发现了一些现象。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区平原面积广大,但农业发展水平并不高,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A.热量条件差B.降水较少C.农业基础薄弱D.土壤条件差

2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图中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多沼泽,下列叙述与该地沼泽形成相关的是(  )

①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②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③该地区河流的凌汛现象常导致河水泛滥

④该地气候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 图中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果树、蔬菜种植和乳牛养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棉花种植在_____处,果树种植在____处,蔬菜种植在_________处,乳牛养殖在____ 处(填字母)。

(2)A处生产过程中若灌溉不当,容易引发___ 环境问题,治理该问题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

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

2导致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

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面与大气系统吸收太阳短波辐射来收入能量,又通过射向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支出能量,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逐月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地面与大气系统之间存在着多种能量传递与交换,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是

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B.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 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增强 D. 射向宇宙中的大气辐射增强

2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对该地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 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 B. 4月份平均气温最低

C. 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 D. 8月份平均气温最高

3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 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

B. 大洋环流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

C. 岩浆活动不断将地球内部的能量输送到地表

D. 耀斑爆发射向地球大气的粒子释放巨大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山脉南麓。这里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当地人称为“克孜利亚”,意思为“红色山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构成库车大峡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的是

A. 侵入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D. 喷出岩

2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

A. 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B. 岩浆活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C. 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D. 变质作用、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