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6972  76980  76986  76990  76996  76998  77002  77008  77010  77016  77022  77026  77028  77032  77038  77040  77046  77050  77052  77056  77058  77062  77064  77066  77067  77068  77070  77071  77072  77074  77076  77080  77082  77086  77088  77092  77098  77100  77106  77110  77112  77116  77122  77128  77130  77136  77140  77142  77148  77152  77158  77166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江月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层霄:弥漫的云气。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杜宇:指杜鹃鸟。

【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层霄:弥漫的云气古诗词阅读答案 西江月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古诗词阅读答案 西江月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杜宇:指杜鹃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临溪流,即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诗人于拂晓被杜鹃鸟吵醒,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便书此词,却未写此景,只用杜宇一声概之,这是留白写法,让人顿生无限遐想。

E、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B.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矣。

C.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翼(zhěn)   (wù)   (tīng) (miǎn) (mèi)

B(ōu) (liǎo) (jì) (zhān) (zǐ)

C.台(huán) (gě) (zhǔ) (hūn) (tāo)

D(yì) (nǐ) (yán) (guó) (chuá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舸舰迷津  上出重霄

B.衡阳之浦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D.高朋满座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云霄雨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河南省中原名校豫南九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己亥岁二首广明元年

其一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二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注】己亥: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干支。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樵苏:打柴为,割草为传闻:一作波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首轻描淡写,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到兵荒马乱、血流成河的现实。

B.“生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生活之乐,凸显乐观精神。

C.君”一句直写作者对将领讲封侯事的厌弃态度表达出心中对战争的痛恨之情

D.第二首“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食反讽战事的频繁。

E.两首风格迥异:其一用意曲折,语言委婉;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豁。

(2)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其一)的最后一句加以欣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写出同义句,一空一词

Although British English is different from American English in pronunciation, people from the two countries have no difficulty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Although British English 【1】 American English in pronunciation, people from the two countries have no difficulty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White has always been a symbol of purity(纯洁) in Western cultures.

White has always 【2】 purity in Western cultures.

At first, we planned to r:ravel in Tibet but then we found we were too busy to go.

【3】 , we planned to travel in Tibet but then we found we were too busy to go.

You can make this problem easy by dividing it into two.

You can 【4】 this problem by dividing it into two.

We waited at the airport for five hours, and at last our flight left at four in the afternoon.

We waited at the airport for five hours, and 【5】 our flight left at four in the afternoo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提出以樊将军之首与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而太子却“不忍”,由此可知太子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

B太子丹求“天下之利匕首”并“以药淬之”,“令秦武阳为副”在文中用的笔墨很少,是因为这些不是主要情节,这样安排突出文章详略得当,剪裁合理的特征。

C“易水送别”在众多人物中重点写荆轲,并且重点写慷慨悲歌,同时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D本文为了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衬托荆轲英雄虎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四部史书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 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入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B《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130篇,52万余字。

C《资治通鉴》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北宋名臣司马光负责编撰,历时19年,成书共294卷。

D《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私见樊於期取得信物的描写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