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7001  77009  77015  77019  77025  77027  77031  77037  77039  77045  77051  77055  77057  77061  77067  77069  77075  77079  77081  77085  77087  77091  77093  77095  77096  77097  77099  77100  77101  77103  77105  77109  77111  77115  77117  77121  77127  77129  77135  77139  77141  77145  77151  77157  77159  77165  77169  77171  77177  77181  77187  77195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过零丁洋》中,文天祥把国家的灾难、跟人的坎坷浓缩在“ ”这两个比喻句中。

(2)屈原《离骚》 ”两句,写出了流俗的弊病,痛斥人们投机取巧而不顾准则的生活状态。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 ,风飘飘而吹衣”,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走基层活动的展开,我跟从这支记者小分队来到了革命老区阜平进行深入采访,小分队所到之处,不惊民,不扰民,真正做到了秋毫无犯

B.有分析者认为,美国在西亚所采取的行动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明里是推进民主政治,而实际是为了控制海湾石油,以打压伊朗,遏制俄罗斯。

C.自去年以来,某些大国秉持冷战思维,频频把矛头指向中国,须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已不会再屈服于任何压力。

D.袁隆平,这位泥腿子科学家,长期坚持在第一线培育优良稻种,他为中国、为世界每年增加几十亿斤稻米,可谓劳苦功高;而他却从不以此居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只有与国家和人民_______,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日本安倍政府近期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_______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_______的那一天。

时间真如_______,刚刚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距离高考已经只剩一百多天了。

A.休戚与共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白驹过隙

B.休戚相关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行云流水

C.休戚与共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白驹过隙

D.休戚相关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行云流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荆轲刺秦王(节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老僧辨奸

【清】沈起凤

严分宜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柯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

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谩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者: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

【注】严分宜:即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更事:阅历世事。祖龙:指秦始皇。

【1】下列线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事知不济 济:接济

B.又阅至白衣送别时 冠:戴帽子

C.继阅囊剑斫,箕踞高骂 提:投掷

D.后王中牟县令,颇有政声 官:做官、任职

2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青词指用朱笔写在青藤之上的奏章。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

B.五音是古代音乐调式,即宫、商、角、徵、羽。为变徵之声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

C.《战国策》又称《国策》,成书于战国末年至秦汉间,后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纪传体历史著作,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一开头就道出了这是一场生离死别,送者和行者均沉浸于痛楚之中。

B.甲文描写音乐声由激愤转为悲凉,闻者之情由悲壮变为悲凉,高昂变为低沉。

C.乙文结尾处交代了严分宜、王敏斋二人的不同结局,照应了前文老僧的预言。

D.甲、乙两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神态描写,但乙文更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诗和中国画(节选)

钱钟书

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所谓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元行冲《释疑》),而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体健忘,一种健康的健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里,节省了不少心力。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零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这样高瞻远瞩,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见林了。不过,无独必有偶,另一个偏差是见林而不见树。局外人也就是门外汉,他的意见,仿佛清官判断家务事,有条有理,而对于委曲私情,终不能体贴入微。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天地,所谓此中人语。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往、两口子讲体己、同业公议、专家讨论等等,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缘故是:在这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还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假定suppositio),旁人难于意会。释祩宏《竹窗随笔》论禅宗回答: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旁人听之,无义无味。这其实是生活中的平常情况,只是听之无义无味的程度随人随事不同。批评家对旧传统或风气不很认识,就可能说外行话,曲解附会。举一个文评史上的惯例罢。

我们常听说中国古代文评里有对立的两派,一派要载道,一派要言志。事实上,在中国旧传统里,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主要是规定各种文体的职能,并非概括文学的界说。常指散文或古文而言,以区别于”“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好比说他去北京”“她回上海,或者羽翼相辅,好比说早点是稀饭”“午餐是面。因此,同一个作家可以文载道,以诗言志,以诗余的词来诗里说不出口的。这些文体就像梯级或台阶,是平行而不平等的,的等次最高。西方文艺理论常识输入以后,我们很容易把一律理解为广义的文学,把认为是文学创作精华的同义词。于是那两句老语仿佛顿顿都喝稀饭一日三餐全吃面,或两口儿都上北京双双同去上海,变成相互排除的命题了。传统文评里有它的矛盾,但是这两句不能算是矛盾的口号。对传统不够理解,就发生了这个矛盾的错觉。当然,相反地,也会发生统一的错觉。譬如我们常听说中国诗和中国画是融合一致的。

【1】第一段中,“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中的“当局”者和“傍(旁)观”者,各指什么人?“迷”和“审”各指什么?

2第二段里“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这两句话”指的是哪两句话?“水米无干”这个比喻指的是什么?

3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批评的主要对象是谁?批评什么?

4结合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与这篇文章,简要分析钱钟书的语言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You are saying that everyone should be equal, and this is

I disagree.

why

where

what

ho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We can not figure out quite a number of insects, birds, and animals are dying out.

that

as

why

whe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庸保:帮工,伙计。庸,同。被雇用的人。家丈人:东家,主人。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C.社稷,指土神,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