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SCR和NS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

(1)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工作原理:

① 尿素[CO(NH2)2]水溶液热分解为NH3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 反应器中NH3还原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③ 当燃油中含硫量较高时,尾气中SO2在O2作用下会形成(NH4)2SO4,使催化剂中毒。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H4)2SO4的形成:________

④ 尿素溶液浓度影响NO2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M=60 mg·L1)含量的方法如下:取a g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NH3,所得NH3用过量的v1 mL c1 mol·L1 H2SO4溶液吸收完全,剩余H2SO4用v2 mL c2 mol·L1 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2)NSR(NOx储存还原)工作原理:

NOx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如图a所示。

① 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的储存和还原。储存NOx的物质是_________

② 用H2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了Ba(NO3)2的催化还原过程,该过程分两步进行,图b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一步反应消耗的H2与Ba(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

③ 还原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笑气(N2O)。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发现笑气的产生与NO有关。在有氧条件下15NO与NH3以一定比例反应时,得到的笑气几乎都是15NNO。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_15NNO+□H2O

【答案】 CO(NH2)2+H2O2NH3↑+CO2 8NH3+6NO27N2+12H2O 2SO2+O2+4NH3+2H2O=2(NH4)2SO4 BaO 8∶1 415NO+4NH3+3O2415NNO+6H2O

【解析】(1)①尿素[CO(NH2)2]水溶液热分解为NH3和CO2,结合原子守恒,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NH2)2+H2O2NH3↑+CO2↑。②从图中可以看出NH3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原NO2生成氮气和水,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NH3+6NO27N2+12H2O。③SO2在O2作用下与NH3、H2O反应形成(NH4)2SO4,此反应中SO2是还原剂,氧气是氧化剂,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4NH3+2H2O==2(NH4)2SO4。④吸收NH3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v1×10-3L×c1 mol·L1 -v2 ×10-3L×c2 mol·L1×1/2=(v1c1-v2c2)×10-3mol,尿素的物质的量为(v1c1-v2c2)×10-3mol,则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v1c1-v2c2)×10-3mol×60g/mol]÷a g×100%= 。(2)①由图示可知BaO和NOx作用生成Ba(NO3)2,Ba(NO3)2再还原为N2,则储存NOx的物质是BaO。②由图示可知,第一步反应为H2与Ba(NO3)2作用生成NH3,每摩Ba(NO3)2作用生成NH3共转移16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6mol÷2=8mol,则消耗的H2与Ba(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8:1。③反应物有15NO与NH3,结合产物中有水,可知还有另一反应物O2,反应中NH3是还原剂,15NO与O2是氧化剂,因产物均为15NNO,则15NO与NH3以1:1参加反应,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15NO+4NH3+3O2415NNO+6H2O。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回收利用某合金废料(主要含FeCuCoLi等,已知CoFe都是中等活泼金属)的工艺流程如下:

1)金属M

2)加入H2O2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加入氨水的作用是

3CoC2O4﹒2H2O高温焙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已知Li2CO3微溶于水,其饱和溶液的浓度与温度关系见下表。操作2中,蒸发浓缩后必须趁热过滤,其目的是 90℃Ksp(Li2CO3)的值为

温度/℃

10

30

60

90

浓度/molL1

0.21

0.17

0.14

0.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乳酸薄荷醇酯()仅能发生水解、氧化、消去反应

B. 乙醛和丙烯醛()不是同系物,它们与足量氢气充分反应后的产物也不是同系物

C. 淀粉和纤维素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D. CH3COOCH2CH3与CH3CH2COCH3为同分异钩体,不能用1H—NMR来鉴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TiCl4是由钛精矿(主要成分为TiO2)制备钛(Ti)的重要中间产物,制备纯TiCl4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资料:TiCl4及所含杂质氯化物的性质

化合物

SiCl4

TiCl4

AlCl3

FeCl3

MgCl2

沸点/℃

58

136

181(升华)

316

1412

熔点/℃

69

25

193

304

714

在TiCl4中的溶解性

互溶

——

微溶

难溶

(1)氯化过程:TiO2与Cl2难以直接反应,加碳生成CO和CO2可使反应得以进行。

已知:TiO2(s)+2 Cl2(g)= TiCl4(g)+ O2(g) ΔH1=+175.4 kJ·mol-1

2C(s)+O2(g)=2CO(g) ΔH2=-220.9 kJ·mol-1

① 沸腾炉中加碳氯化生成TiCl4(g)和C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氯化过程中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根据如图判断:CO2生成CO反应的ΔH_____0(填“>”“<”或“=”),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

③ 氯化反应的尾气须处理后排放,尾气中的HCl和Cl2经吸收可得粗盐酸、FeCl3溶液,则尾气的吸收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氯化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滤得到粗TiCl4混合液,则滤渣中含有_____________

(2)精制过程:粗TiCl4经两步蒸馏得纯TiCl4。示意图如下:

物质a是______________T2应控制在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混合后没有颜色变化的是(

A.苯酚与FeCl3溶液B.淀粉与碘化钾溶液

C.酸性K2Cr2O7溶液与C2H5OHD.乙醛与溴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76克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为1.400g/cm3、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气体1792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1.0mol/LNaOH溶液,恰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全部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mol/L

B.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50mL

C. 浓硝酸在与合金反应中起了酸性和氧化性的双重作用,且起氧化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8 mol

D. 得到的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为3.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改进氨碱法设计了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生产流程如图1:

1)完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沉淀池: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②煅烧炉:_______________

2)联合制碱法的优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

A.生产原料为:食盐、NH3CO2

B.副产物氯化铵可做氮肥

C.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CO2

D.原料利用率高

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图2模拟联合制碱法的第一步反应。

(3)上述装置中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

A.a接c;b接f、e接d B.a接d;b接f、e接c

C.b接d;a接e、f接c D.b接c;a接f、e接d

(4)D中应选用的液体为______________。为测定产品纯碱的成分和含量,做如下实验,假设产品纯碱中只含NaCI、NaHCO3杂质。

(5)检验产品纯碱中是否含有NaCl,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___________试剂。

(6)滴定法测定纯碱产品中NaHCO3含量的方法是:准确称取纯碱样品Wg,放入锥形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加1~2滴酚酞指示剂,用cmol/L的HCI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指示CO32-+H+=HCO3-反应的终点),所用HCI 溶液体积为V1mL,再加1~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所用HCI溶液总体积为V2mL,则纯碱样品中NaHCO3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NO

C

KOH

HNO3

CaCO3

CaO

Mn2O7

D

NaOH

HCl

CaF2

Na2O2

SO2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