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为了探究Cl2、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

(1)为制取Cl2、SO2气体,小组的同学采用Na2SO3固体与70%的硫酸为原料制取SO2,采用MnO2和浓盐酸(12mol/L)为原料制取Cl2
在此实验中,制取SO2的装置不能(填“能”或“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原因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固液混合状态其不需加热而制取的气体,且固体必须是块状的,
而Na2SO3固体为粉末状;气体发生装置B应选择图2三种装置中的①(填序号).
(2)仪器F的作用是防倒吸;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3)D装置中主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2+SO2+2H2O═H2SO4+2HCl.
(4)为验证通入D装置中气体是Cl2还是SO2过量,同学们准备了以下试剂:
a.品红溶液b.氯化钡溶液c.NaOH溶液d.氢硫酸e.酸性高锰酸钾溶液f.紫色石蕊溶液
①若Cl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紫色石蕊溶液(填序号)试剂的试管内,能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后无色现象;
②若SO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酸性高锰酸钾(填序号)试剂的试管内,能观察到溶液褪色现象.

分析 (1)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固液混合状态其不需加热而制取的气体,且固体必须是块状的;根据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
(2)气体容易与水反应,且溶解度较大会发生倒吸;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3)D中是二氧化硫和氯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依据反应产物写出方程式;
(4)①氯气过量,D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先显红色再褪色;
②二氧化硫过量,D溶液有还原性,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解答 解:(1)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固液混合状态其不需加热而制取的气体,且固体必须是块状的,而Na2SO3固体为粉末状,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二氧化硫,气体发生装置B为制取氯气,由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备,选用装置①;
故答案为:不能;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固液混合状态其不需加热而制取的气体,且固体必须是块状的,而Na2SO3固体为粉末状;①;
(2)SO2易与水反应,且溶解度较大会发生倒吸,则F可以防倒吸,二氧化硫和氯气不能直接排放至空气中,用氢氧化钠吸收;
故答案为:防倒吸;吸收尾气;
(3)D中是二氧化硫和氯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l2+SO2+2H2O═H2SO4+2HCl;
故答案为:Cl2+SO2+2H2O═H2SO4+2HCl;
(4)为验证通入D装置中气体是Cl2还是SO2过量,
①若Cl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色,后无色;
故答案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色,后无色;
②若SO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点评 本题考查二氧化硫、氯气的性质,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原子核外电子数是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W同主族,离子化合物ZY不溶于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W>Y>Z
B.Z的单质不能与水反应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Y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X>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8.为了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MgSO4,可选用Ba(OH)2、HCl和K2CO3三种试剂,按图步骤操作

(1)写出三种试剂的化学式:ABa(OH)2  BK2CO3  CHCl
(2)加过量A的目的是:为了除尽Mg2+和SO4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Ba(OH)2=BaCl2+Mg(OH)2↓、MgSO4+Ba(OH)2=BaSO4↓+Mg(OH)2
(3)加过量B的目的是:为了除尽过量的Ba2+
(4)若先加过量C后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在此酸性条件下,会有部分沉淀溶解,从而影响制得的KCl溶液的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乙炔的结构简式:CHCHB.OH-的电子式:
C.F-的结构示意图:D.CCl4的比例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检验碳酸钠粉末中含有少量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现设计以下检验流程,回答有关问题.
(1)试剂A是Ba(NO32,加试剂A的目的是除去碳酸钠.
(2)检验①中加酚酞试液是检验NaOH.
(3)检验②中,将稀硝酸加至呈酸性,再加试剂BAgNO3,检验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等体积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跟足量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比为1:2:3,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2:3B.1:6:9C.1:3:4D.1: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某校课外小组为测定某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方案Ⅰ.甲组同学用沉淀分析法,按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称量样品→溶解→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出沉淀B→烘干称量→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果 
(1)实验时,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
(2)若实验中测得样品质量为mg,沉淀质量为ng,则Na2CO3的质量分数为$\frac{106n}{197m}$×100%.
方案Ⅱ.乙组同学的主要实验流程图如下:
称量样品→称量C→逐滴加入稀H2SO4至过量→净化吸收气体→再称量C→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果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3)该实验中装置B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分液漏斗中不能(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在C中装碱石灰来吸收净化后的气体.
(4)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实验中吸收净化后气体的干燥管在充分吸收气体前后的质量差越小(填“越大”、“越小”或“一样”).
(5)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以确保C装置中质量增加量的准确性
(6)有的同学认为,在反应前后都要通入N2,反应后通入N2的目的是将B、C装置中的残留二氧化碳全部驱入D装置的碱石灰中减小实验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甲、乙、丙符合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甲是(  )
A.NH3B.SiO2C.Al2O3D.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二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g5.00%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100g10.00%的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1)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2SO4质量分数为10.47%,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据此回答问题:

①电源的N端为_______________极;

②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

③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L;

④电极c的质量变化是__________g;

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pH是否发生变化:

甲溶液______________;乙溶液_____________;

(2)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