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根据下列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

用红色石蕊试纸测定

 
 


A.无色溶液                    试纸变蓝  结论:溶液是碱

新制Cu(OH)2悬浊液

 
 


B.无色溶液                    出现红色沉淀  结论:溶液中含有醛

再加BaCl2溶液

 

加过量盐酸

 
C.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气体是CO2

D.无色试液                无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试液中含有SO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9?湘潭一模)如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ACBECF
ACBECF
 (填装置代号).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
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
关闭
关闭
,活塞b应
打开
打开
,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
k、m
k、m
(填仪器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H2OH+O2
Cu
2CH3CHO+2H2O
2CH3CH2OH+O2
Cu
2CH3CHO+2H2O

(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内放置铂铑合金网,按A→G→E→D装置顺序制取干燥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氢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氢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
还原
还原
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有A、B、C、D四种未知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NaHSO4、NaHCO3、BaCl2、Na2SO4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根据现象,试确定B、C、D各是什么物质.
实验 反应现象 结论
A+B 产生无色气体 B是
NaHCO3
NaHCO3
A+C 无明显现象 C是
Na2SO4
Na2SO4
A+D 产生白色沉淀 D是
BaCl2
BaCl2
(2)现有下列四组溶液,每组包括三种溶液并按X、Y、Z的顺序排列: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X BaCl2 Na2CO3 KCl K2CO3
Y 硝酸 硝酸 盐酸 盐酸
Z Na2CO3 AgNO3 K2CO3 BaCl2
请根据下列操作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回答问题.
①向CaCl2溶液中加入X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入过量的Y溶液,沉淀消失,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再加入少量的Z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
②上述操作过程中,选用了
组溶液.
③最后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g++Cl-=AgCl↓
Ag++Cl-=Ag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已知下列数据: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乙醇 -117.0 78.0 0.79
乙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
浓硫酸(98%) - 338.0 1.84
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2:3:2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图1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5-10min;
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的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
应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冰醋酸
应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冰醋酸
.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H3COOH+CH3CH2OH
浓硫酸
加热
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浓硫酸
加热
CH3COOCH2CH3+H2O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
BC
BC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操作,其主要理由是
减少乙酸乙醇的挥发,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减少乙酸乙醇的挥发,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4)指出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
试管B中的液体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无色,下层为红色液体,振荡后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
试管B中的液体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无色,下层为红色液体,振荡后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
,分离出乙酸乙酯后,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填字母)
B
B

A.P2O5B.无水Na2SO4       C.碱石灰       D.NaOH固体
(5)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中的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已略去),与上图装置相比,此装置的主要优点有
①增加了温度计,便于控制发生装置中反应液的温度,减少副产物的发生;②增加了分液漏斗,有利于及时补充反应混合液,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③增加了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乙酸乙酯.
①增加了温度计,便于控制发生装置中反应液的温度,减少副产物的发生;②增加了分液漏斗,有利于及时补充反应混合液,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③增加了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乙酸乙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Fe3+、Br2的氧化性哪个更强?
(2)猜想: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因为溶液中含
 
(填化学式,下同)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所致.
(3)设计实验并验证,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了两种方案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乙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供选用的试剂:a.酚酞试液 b.四氯化碳 c.无水酒精  d.硫氰化钾溶液
请你在下列表格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
编号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方案1
 
 
方案2
 
 
(4)结论
氧化性:Fe3+<Br2.写出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5)结论应用
在2mol 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当有33.6L Cl2(标准状况)与FeBr2溶液发生反应时,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6)某同学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氧化剂Cl2并将其通入盐湖苦卤中.装置c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若把上述装置中的a、c作为气体的发生、收集装置(a、c按图示从左至右直接相连),装置d可任意改进,则根据下列提供的药品,用这套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填序号)
A.制NH3:浓氨水和碱石灰
B.制SO2:Cu片和浓硫酸
C.制NO:Cu片和稀硝酸
D.制O2:MnO2和双氧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