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分类方法广泛适用于化学科学中,以下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纯金属与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

B.纯碱和烧碱的水溶液均显示碱性,故均属于碱类

C.按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溶于水后其水溶液能导电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年海南省高一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氧化物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的是

A.FeO B.Fe2O3 C.Al2O3 D.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年江西省高二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I. H2A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H2A H+ +HA- ,HA-H+ +A2-

(1)NaHA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2)常温时,若向0.1 mol/L的NaHA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 K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此时该混合溶液的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c(Na+ )>c(K+ ) B.c(H +)•c(OH )=1×10-14

C.c(Na+ )=c(K+ ) D.c(Na+ )+c(K+ )=c(HA- )+c(A2-)

Ⅱ.含有Cr2O72- 的废水毒性较大,某工厂废水中含4.00×10-3 mol/L Cr2O72- 。为使废水能达标排放,作如下处理:

(3)该废水中加入FeSO4•7H2O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欲使25 L该废水中Cr2O72- 转化为Cr3+,理论上需要加入_________g FeSO4•7H2O。

(5)若处理后的废水中残留的 c(Fe3+)=1×10-13mol/L ,则残留的 Cr3+ 的浓度为_________。(已知:Ksp[Fe(OH)3]≈1.0×10-38mol,/L ,Ksp[Cr(OH)3]≈1.0×10-31 mol/L )

III. 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 mol/L的Na2S2O3溶液10.0 mL,恰好反应完全。

(6)步骤c中判断恰好反应完全的现象为

(7)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 mg/kg。(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年山东省高一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同学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证明了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NO。实验时,先向注射器内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排净注射器内的空气,迅速将带有铜丝的橡皮帽盖上,一段时间后,注射器内有无色气体产生。

(1)请写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证明无色气体是NO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 ℃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氨把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每有10mol N2生成,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比___________,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

(3)若将上述稀硝酸换成浓硝酸,其生成的气体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稀硝酸反应,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认为可能是Cu2+浓度的差异引起的,你认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5)①写出实验室由NH4Cl和Ca(OH)2加热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氨 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②进行喷泉实验,若在水中加入酚酞,得到红色喷泉。该实验体现了氨气的两个重要性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年山东省高一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固体析出

B.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气体逸出

C.溶液中H2O数目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溶液中H2O数目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未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年山西省高一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A、B、C、D表示中学化学中的四种常见物质,其中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部分反应中的水已略去)。

(1)若A为强碱溶液,其焰色反应显黄色,C常用作食品添加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现有B和C的固体混合物g,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时剩余固体为g,则B的质量分数为

(2)若A、D均为单质,且A为黄绿色气体,D的一种红棕色氧化物常用作颜料,则:

①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取少许C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并振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检验B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年山西省高一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实验室欲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1mol/L的Na2CO3溶液1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完成实验需称取10.6gNa2CO3﹒10H2O晶体

B.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线,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

C.配制时若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会导致浓度偏低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浓度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年陕西省高二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教师版) 题型:选择题

常温下,在1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HCl溶液,溶液的pH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CO2因逸出未画出,忽略因气体逸出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1 mol·L-1 Na2CO3溶液中:c(Na+)+c(H+)=c(CO)+c(HCO)+c(OH-)

B.当溶液的pH为7时,溶液的总体积为20 mL

C.在B点所示的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阳离子是Na+

D.在A点所示的溶液中:c(CO)=c(HCO)>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二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

B.自发过程指的是常温下,不借助外力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C.熵增加的放热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

D.对于同一物质,其混乱度大小为S(g)<S(l)<S(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