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存在着微弱的电离:2NH3?NH4++NH2-,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液氨中含有H2O,NH3•H2O,NH3,NH4+,NH2-等微粒
B.液氨中c(NH4+)•c(NH2-)是一个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常数
C.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3)=c(NH4+)=c(NH2-
D.任何温度下,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c(NH4+)和c(NH2-)一定相等

分析 A.可逆反应中的各种微粒都共存;
B.液氨中 c(NH4+)与 c(NH2-)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电离是吸热过程;
C.液氨与水的电离相似,为微弱电离,所以液氨中主要存在NH3
D.只要不破坏氨分子的电离平衡,液氨中存在c(NH4+ )=c(NH2-).

解答 解:A.液氨电离中存在电离平衡,所以液氨中含有 NH3、NH4+、NH2-粒子,不含水分子,故A错误;
B.液氨中c(NH4+)与c(NH2-)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浓度无关,所以只要温度一定,液氨中c(NH4+ )与c(NH2-)的乘积为定值,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平衡正向进行,液氨中c(NH4+)•c(NH2-)是一个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常数,故B错误;
C.液氨与水的电离相似,为微弱电离,所以液氨中主要存在NH3,所以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3)>c(NH4+)=c(NH2-),故C错误;
D.根据2NH3?NH4++NH2-知,液氨电离出NH4+、NH2-的个数比为1:1,所以只要不加入其它物质,液氨中c(NH4+)与c(NH2-)总是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高频考点,正确理解弱电解质电离特点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液氨中 c (NH4+ )与 c (NH2-  )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浓度无关,易错选项是B,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四氯化锡是无色液体,熔点-33℃,沸点114℃.氯气与金属锡在加热时反应可以用来制备SnCl4,SnCl4极易水解,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烟.实验室可以通过图装置制备少量SnCl4 (夹持装置略).

(1)仪器C的名称为:蒸馏烧瓶;
(2)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3)装置Ⅱ中的最佳试剂为饱和氯化钠溶液,装置Ⅶ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Ⅵ中,SnCl4水解;
(4)若装置连接顺序为Ⅰ-Ⅱ一Ⅳ一Ⅴ一Ⅵ一Ⅶ,在Ⅳ中除生成SnCl4外,还会生成的含锡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SnO3或SnO2,或Sn(OH)4或H4SnO4
(5)Ⅳ中加热的作用之一是促进氯气与锡粉反应,加热的另一作用为加热促使SnCl4气化,使SnCl4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去;
(6)若Ⅳ中用去锡粉11.9g,反应后,Ⅵ中锥形瓶里收集到23.8g SnCl4,则SnCl4的产率为9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少量的CO2通入NaClO溶液中发生反应:NaClO+CO2+H2O=NaHCO3+HClO,说明酸性强弱的顺序为H2CO3>HClO>HCO3-
B.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C.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就能与金属Cu发生剧烈反应
D.NO2与H2O 反应的过程中,被氧化的氮原子与被还原的氮原子的个数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u+2HCl═CuCl2+H2B.Al2O3+3H2O═2Al(OH)3
C.Mg(OH)2   $\frac{\underline{\;\;△\;\;}}{\;}$ MgO+H2OD.Ba(OH)2+SO2═Ba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下列有关古代文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明朝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该段文字记载了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
B.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
C.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D.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是指加热时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体积都为0.1L,c(H+)为0.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各投入0.65g锌粒,则如图所示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下列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有①④⑥.
①CaCO3分解 ②钠与水反应 ③硫在O2中燃烧 ④CO2+C$\frac{\underline{\;\;△\;\;}}{\;}$2CO  ⑤CaO+H2O═Ca(OH)2⑥C+H2O(g)$\frac{\underline{\;高温\;}}{\;}$CO+H2  ⑦N2与H2合成NH3  ⑧NaOH和CH3COOH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如图1,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880.8123131微溶
乙酸601.0492118
乙酸异戊酯1300.8670142难溶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g的异戊醇、6.0g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洗掉碳酸氢钠.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d(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提高醇的转化率.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干燥乙酸异戊酯.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图2中的b(填标号).
(7)本实验的产率是c(填标号).
a.30%   b.40%   c.60%   d.90%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高(填“高”或“低”) 原因是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图为工业合成氨生产简易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氨所需的氮气来源于空气;合成氨所需的原料气氢气可由天然气制备,其主要反应为CH4(g)+H2O(g)=CO(g)+3H2(g);CH4和O2的反应:2CH4(g)+O2(g)=2CO(g)+4H2(g).CH4和H2O(g)及富氧空气(O2含量较高,不同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同)混合反应,产物气体组成如表:
气体COH2N2O2
体积(L)2560152.5
计算该富氧空气中O2和N2的体积比V(O2):V(N2)=2:3.
(2)在合成氨的原科气中混有的杂质必须除去的原因是防止催化剂中毒;
上述流程中热交换器的作用是热交换器是利用合成氨和氨冷凝放出的热量来加热原料气体或预热反应混合气.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通常仅含有15%(体积分数)的氨.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将N2,H2循环利用.
(3)合成氮为放热反应,但工业上采用400℃-500℃的温度,主要原因是:
①该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较快.②该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较大.
(4)氨可与CO2反应制备尿素(CO(NH22],反应过程分为两步,试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氮气与二氧化碳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化合生成氨基甲酸铵(H2NCOONH4):2NH3+CO2$\stackrel{加热加压}{→}$H2NCOONH4
②氨基甲酸铵受热分解为尿素与水:H2NCOONH4$\stackrel{△}{→}$CO(NH22+H2O.
(5)新法合成氨常采用电解法合成.即常压下将氢气和用氢气稀释的氮气分别通入一个加热到570℃的电解池中,氢气和氮气在电极上合成了氨,大大提高了氨的产率.新法合成氨所用的电解质能传导H+,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2+6H++6e-═2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