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下列有关古代文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明朝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该段文字记载了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
B.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
C.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D.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是指加热时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

分析 A.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B.得铁化为铜,都应发生置换反应;
C.黄泥具有吸附作用,可除杂杂质;
D.丹砂烧之成水银,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汞和二氧化硫.

解答 解:A.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操作,故A正确;
B.得铁化为铜,都应发生置换反应,应为湿法炼铜,故B正确;
C.黄泥具有吸附作用,可除杂杂质,故C正确;
D.丹砂烧之成水银,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汞和二氧化硫,不是熔化,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四氯化锡用作媒染剂和有机合成的氯化催化剂,实验室制备四氯化锡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信息如下:

有关信息:
①将金属锡熔融,通入干燥氯气进行反应,生成四氯化锡.
②无水四氯化锡是无色易流动的液体,熔点-33℃,沸点114.1℃.
⑧暴露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生成白烟,有强烈的刺激性,遇水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是蒸馏烧瓶.
(2)制备无水四氯化锡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Ⅰ→Ⅳ→Ⅱ→Ⅲ→Ⅴ(填装置序号).
(3)装置V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全的氯气,防止空气中的水气进入装置Ⅲ内,使SnCl4水解.
(4)若无装置V存在,在装置Ⅲ中除生成SnCl4外,还存在的副产物化学式为Sn(OH)4或SnO2
(5)若Ⅱ中用去锡粉5.95g,反应后,Ⅲ中锥形瓶里收集到12.0g SnCl4,则SnCl4的产率为9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Ba(OH)2Ba(OH)2=Ba2++2OH-
Fe2(SO43Fe2(SO43=2Fe3++3SO42-
H2SO4H2SO4=2H++SO42-
(2)如果NaHSO4的电离方程式可以写成:NaHSO4=Na++H++SO42-.那么,将NaHSO4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H2O.
(3)用“双线桥”法,对反应MnO2+4HCl=MnCl2+Cl2+2H2O进行化合价变化、电子转移以及氧化、还原分析.,其中氧化剂是MnO2,还原剂是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四种因素:①温度和压强 ②所含微粒数 ③微粒本身大小 ④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对气态物质体积有显著影响的是(  )
A.②③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对实验装置图、实验操作及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弹簧夹,由漏斗中加水至产生液面差,液面高度差不变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
打开弹簧夹一段时间后,红墨水倒吸入导气管中,说明铁钉发生了析氢腐蚀
C.
滴入浓硫酸后一段时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产生了还原性气体
D.
加热片刻后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分解产生了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存在着微弱的电离:2NH3?NH4++NH2-,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液氨中含有H2O,NH3•H2O,NH3,NH4+,NH2-等微粒
B.液氨中c(NH4+)•c(NH2-)是一个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常数
C.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3)=c(NH4+)=c(NH2-
D.任何温度下,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c(NH4+)和c(NH2-)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浓度的溶液都可以用pH来表示其酸碱性的强弱
B.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a mol•L-1,若a>7,则该溶液的pH一定为14-a
C.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是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
D.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在常温下,其c(H+)•c(OH-)=1×10-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铁与浓硝酸的反应.
Ⅰ.硝酸性质的探究:
(1)加热前,铁丝遇浓硝酸没有明显现象,其原因是浓硝酸使铁钝化;
(2)加热后,B中出现红棕色气体,该反应中硝酸呈现的性质是酸性和氧化性,为防止污染,C中的溶液应为NaOH(填化学式)溶液.
Ⅱ.产物中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3)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产物中只有+3价铁;
假设2:产物中只有+2价铁;
假设3:产物中既有+2价铁也有+3价铁.
(4)设计实验:
分别取反应后大试管A中的溶液装入两支试管甲、乙,在甲试管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在乙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现象.
①若现象为:甲试管没有明显变化,乙试管中溶液变红色,则假设1正确;
②若现象为:甲试管中溶液紫色褪去,乙试管没有明显变化,则假设2正确;
③若现象为:若甲、乙试管中均有明显现象发生,则假设3正确.
(5)实验结果:
该小组某次实验产物,经检测仅含Fe3+,他们根据B试管中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判断产物中既有NO2也有NO生成,请写出装置A中生成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4H++NO3-=Fe3++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同学用图1所示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以下问题:(已知: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沸点依次是78.4℃、118℃、77.1℃)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防止暴沸.
(2)在烧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先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慢慢将浓硫酸加入烧瓶,边加边振荡
(3)在该实验中,若用1mol乙醇和1mol 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能否生成1mol乙酸乙酯?否,原因是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4)与书中采用的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这位同学采用了球形干燥管代替了长导管,并将干燥管的末端插入了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在此处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有:①冷凝,②防止倒吸.
(5)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图2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
①试剂a是饱和碳酸钠,试剂b是硫酸;分离方法①是分液,分离方法③是蒸馏.
②在得到的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