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在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进行的是(  )
A.KMnO4→MnO2B.Na2CO3→CO2C.Fe2+→FeD.CO→CO2

分析 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说明题中物质应具有还原性,被氧化,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应升高,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Mn元素化合价降低,可加热分解生成,故A错误;
B.元素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Fe元素化合价降低,被含有,应加入还原剂,故C错误;
D.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把0.8mol X气体和1.2mol Y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4X(g)
+5Y(g)=nZ(g)+6W(g).2min时生成0.6mol W,此时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0
mol•L-1•min-1.试计算:
(1)前2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多少mol•L-1•min-1
(2)计算n值和2min末时Y的浓度(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
B.自然界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态的硅,纯净的硅晶体可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C.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影响了空气的质量,是造成PM2.5值升高的原因之一
D.明矾和氯气均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废旧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主要原因是回收其中的碳电极
B.钠、镁等金属着火,可用CO2灭火
C.“雨后彩虹”和“海市蜃楼”现象的出现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D.“加碘食盐”“含氟牙膏”“富硒营养品”“高钙牛奶”“加铁酱油”等等,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分子,钙、铁则分别是钙离子和铁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已知:①2H2(g)+O2(g)=2H2O(l)△H1=-a kJ•mol-1
②2CO(g)+O2(g)=2CO2(g)△H2=-b kJ•mol-1
③CO(g)+2H2(g)?CH3OH(g)△H3=-c kJ•mol-1
计算甲醇蒸气的标准燃烧热△H=-(a+$\frac{1}{2}$b-c)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1)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为KW=1×10-13,则该温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于25℃.若将此温度下pH=11的苛性钠溶液a L与pH=1的稀硫酸b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试通过计算填写以下不同情况时两种溶液的体积比:
①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10:1.
②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9:2.
(2)常温下,0.1mol•L-1HA溶液中,$\frac{c({H}^{+})}{c(O{H}^{-})}$=108.现取0.1mol•L-1HA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混合后溶液呈碱性(填“酸”“碱”或“中”),该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大于0.1mol•L-1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已知NaB水溶液呈碱性,常温下将0.10mol NaB和0.05mol HCI溶于水,得到1L溶液.
①已知该混合溶液为弱酸性,则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B-)>c(Cl-)>c(H+)>c(OH-);
②向上述混合液中再加入0.03mol NaOH,溶液中n(B-)+n(OH-)-n(H+)=0.08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分类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依据合理的是(  )
①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⑤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是否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⑥根据碳酸钠溶于水呈碱性,碳酸钠既属于盐,又属于碱.
A.②④⑥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A、B、C、D、E、F、G七种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B的基态原子有3个不同的能级且各能级中电子数相等,D的基态原子与B的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目相同,E的基态原子s能级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的电子数相等,F的基态原子的3d轨道电子数是4s电子数的4倍,G2+的3d轨道有9个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
(2)B、C、D的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用元素符号回答)
(3)下列关于B2A2分子和A2D2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分子中都含有σ键和π键     b.B2A2分子的沸点明显低于A2D2分子
c.都是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d.互为等电子体,分子的空间构型都为直线形
e.中心原子都是sp杂化
(4)由B、E、F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具有超导性的晶体,晶胞如图所示.B位于E和F原子紧密堆积所形成的空隙当中.与一个F原子距离最近的F原子的数目为8,该晶体的化学式为MgNi3C.
(5)向GSO4(aq)中逐滴加入过量氨水,会发生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写出沉淀消失的离子反应方程式: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次磷酸(H3PO2)可发生下列反应而用于化学镀银.
4Ag++1H3PO2+2H2O-4Ag+1H3PO4+4H+
试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1;该反应中,H3PO2做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剂)
(2)H3PO2是一种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H3PO2?H++H2PO2-
(3)配平离子方程式.
(4)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
(5)若反应中生成5.4g Ag,则转移电子个数为0.05NA(或3.01×1022).
(6)已知重水(D2O)和乙酸之间会发生氢交换:D2O+CH3COOH?CH3COOD+HDO,
次磷酸(H3PO2)与D2O之间也能发生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O2)与D2O之间不能发生氢交换,从分类来看,NaH2PO2属于AC
A.正盐       B.酸式盐       C.钠盐       D.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