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1)科学家正在研究温室气体CH4和CO2的转化和利用.
①CH4和CO2所含的三种元素电负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H<C<O.
②下列关于CH4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ad(填序号).
a.固态CO2属于分子晶体
b.CH4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是极性分子
c.因为碳氢键键能小于碳氧键,所以CH4熔点低于CO2
d.CH4和CO2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别是sp3和sp
③在Ni基催化剂作用下,CH4和CO2反应可获得化工原料CO和H2
a.基态N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84s2,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VIII族.
b.Ni能与CO形成正四面体形的配合物Ni(CO)4,1mol Ni(CO)4中含有8molσ键.
(2)早期发现的一种天然准晶颗粒由三种Al、Cu、Fe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①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可将乙醛氧化为乙酸,而自身还原成氧化亚铜,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sp2;一摩尔乙醛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6NA.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CH3COOH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醛并且醋酸存在分子间氢键.
②铝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边长a=0.405nm,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12.列式表示铝的晶胞密度$\frac{4×27}{{N}_{A}×(0.405×1{0}^{-7})^{3}}$g•cm-3(不必计算出结果) 
③含有NaOH的Cu(OH)2悬浊液可用于检验醛基,也可用于和葡萄糖反应制备纳米Cu2O.
a.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10
b.写出与OH-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HF(填化学式).
c.铜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铜晶体中每个铜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铜原子数目为12.

分析 (1)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
②依据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结构以及性质回答;
③a.Ni为28号元素;
b.该配合物的配离子中Ni原子和C原子、CO分子中C原子和O原子之间都存在σ键;
(2)①乙醛中甲基上的C采取sp3杂化类型,醛基中的C采取sp2杂化类型;1个乙醛分子含有6个σ键和一个π键;乙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导致沸点较高;
②在Al晶体的一个晶胞中与它距离相等且最近的Al原子在通过这个顶点的三个面心上,面心占$\frac{1}{2}$,通过一个顶点可形成8个晶胞;
③a.Cu+核外有28个电子,Cu原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Cu+,失去的电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根据构造原理书写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
b.原子个数相等、价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
c.铜晶体中每个铜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铜原子数目=3×8×$\frac{1}{2}$.

解答 解:(1)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由于非金属性O>C>H,故电负性H<C<O;
故答案为:H<C<O;
②a、二氧化碳属于分子晶体,故a正确;
b、甲烷中含有极性共价键,但是正四面体结构,属于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熔点高,原因是C与O形成2对共价键,故c错误;
d、甲烷为正四面体形,C原子含有4个σ键,无孤电子对,采取sp3杂化,二氧化碳为直线形,碳氧双键中有1个σ键和1个π键,因此C原子采取sp杂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③a.Ni为28号元素,基态N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84s2,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VⅢ族,故答案为:[Ar]3d84s2;VⅢ;
b.该配合物的配离子中Ni原子和C原子之间有4个σ键,CO分子中C和O之间存在1个σ键,1个π键,1个配位键,因此4个CO有4个σ键,故1mol Ni(CO)4中含有8molσ键,故答案为:8;
(2)①乙醛中甲基上的C形成4条σ键,无孤电子对,因此采取sp3杂化类型,醛基中的C形成3条σ键和1条π键,无孤电子对,采取sp2杂化类型;1个乙醛分子含有6个σ键和一个π键,则1mol乙醛含有6molσ键,即6NA个σ键;乙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乙醛不能形成氢键,所以乙酸的沸点高于乙醛;
故答案为:sp3、sp2;6NA;CH3COOH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醛并且醋酸存在分子间氢键;
②在Al晶体的一个晶胞中与它距离相等且最近的Al原子在通过这个顶点的三个面心上,面心占$\frac{1}{2}$,通过一个顶点可形成8个晶胞,因此该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8×3×$\frac{1}{2}$=12;一个晶胞中Al原子数为8×$\frac{1}{8}$+6×$\frac{1}{2}$=4,因此Al的密度ρ=$\frac{m}{V}$=$\frac{4×27}{{N}_{A}×(0.405×1{0}^{-7})^{3}}$g•cm-3
故答案为:12;$\frac{4×27}{{N}_{A}×(0.405×1{0}^{-7})^{3}}$;
③a.Cu+核外有28个电子,Cu原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Cu+,失去的电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根据构造原理知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10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10
b.原子个数相等、价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与OH-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HF,
故答案为:HF;
c.铜晶体中每个铜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铜原子数目=3×8×$\frac{1}{2}$=12,
故答案为:12.

点评 本题考查晶胞计算等,涉及晶体的性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共价键类型、氢键、杂化类型、配位数及密度的计算,综合性非常强,题目难度中等,其中晶胞配位数以及密度的计算是本题的难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有关NaHCO3和Na2CO3的性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HCO3产生的CO2体积大
B.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
C.将石灰水加入NaHCO3溶液中无沉淀,加入Na2CO3溶液中有白色沉淀
D.等浓度的两种盐溶液分别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速率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25℃时,50mL 0.10mol•L-1醋酸中存在下述平衡:CH3COOH?CH3COO-+H+,若分别作如下改变,对上述平衡有何影响?
①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将右移,(填“左移”、“右移”)溶液中c(H+)将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加入一定量蒸馏水,平衡将右移,(填“左移”、“右移”)溶液中c(H+)将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乙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原料,可制备多种化工产品.
(一)制备α-氯乙基苯的反应如下:
CH2CH3(g)+Cl2(g)$\stackrel{催化剂}{?}$CHCl-CH3(g)+HCl(g)△H>0
T℃时,向一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乙苯气体和氯气发生上述反应(已排除其他反应干扰),测得乙苯摩尔分数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0256910
χ(乙苯)0.50.250.10.10.050.05
(1)若初始投入乙苯为2mol,恒压容器容积10L,用氯气表示该反应0~5分钟内的速率υ(Cl2)=0.032mol/(L•min).T℃时,计算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6.6分钟时,仅改变一种条件破坏了平衡,则改变的外界条件为升高温度.
(2)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b(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K变大.

(3)乙苯的平衡转化率α(乙苯)随反应物投料比和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2中的温度由大到小为T3>T2>T1,其判断理由是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乙苯转化率增加.
(二)催化脱氢生产苯乙烯的反应如下:
CH2CH3(g)$\stackrel{催化剂}{?}$CH=CH2(g)+H2(g)△H=+124kJ/mol
(4)气相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有多种表示方法,可用各气体摩尔分数代替浓度项表示平衡常数,写出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χ=$\frac{λ(氢气)λ(苯乙烯)}{λ(乙苯)}$.(用符号χ表示气体摩尔分数).
(5)工业上,在恒压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时,将乙苯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通入反应器中(已知水蒸气不参与反应),加入水蒸气可以使乙苯的转化率增大,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乙苯转化率增加的原因恒压条件,加水蒸气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压,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乙苯转化率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铁是人体必需元素,是合成血红素的重要原料,缺铁会造成贫血,市场上常见补血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分子式C4H2O4Fe)、葡萄糖酸亚铁、琥珀酸亚铁(速力菲片)等.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对硫酸亚铁补血剂成分进行探究并测定Fe2+的含量,可供选择的试剂有双氧水、KSCN溶液、盐酸、BaCl2溶液(已知KSCN可被双氧水氧化).
(1)成分探究:小组成员发现硫酸亚铁补血剂外面糖衣是红色的,里面是淡蓝绿色的,甲同学对其组成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分析
探究一将淡蓝绿色粉末溶解于盐酸溶液中,取上清液2份,
①1份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无明显变化.
②另1份溶液先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加双氧水,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证明淡蓝绿色粉末为FeSO4
探究二将红色物质研成粉末,滴加盐酸,无明显变化,再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红色物质不是Fe2O3
(2)配制硫酸亚铁补血剂的待测溶液.
补血剂(1片0.5克)$\stackrel{①溶解}{→}$浊液$→_{③}^{②脱色}$滤液$\stackrel{④氧化}{→}$配成1L待测液
①步骤③浊液脱色后进行A(填标号)操作才能得到溶液.

②甲同学认为步骤③滤液直接蒸发结晶不能得到硫酸亚铁晶体,理由是因为硫酸亚铁在加热过程中易被氧化,,你的方案是加入足量铁粉,小心蒸发至出现结晶膜时停止加热.
③已知步骤④中加入足量的H2O2溶液,作用是将Fe2+完全氧化成Fe3+,然后微热并用玻璃棒搅拌至无气泡产生,目的是除去过量的H2O2
④写出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H2O2+2H+=2Fe3++2H2O
(3)测定硫酸亚铁补血剂待测液的浓度
【方法一】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地照射到一定标准浓度滴加5mL 0.2mol•L-1 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的硫酸亚铁标准溶液,得到与不同波长相对应的吸收强度,以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如图.
⑤取待测液10mL滴加5mL 0.2mol•L-1 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并稀释至60mL,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待测液的吸光度为0.4,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
【方法二】KMnO4标准溶液滴定法:称取4.0g的硫酸亚铁产品,溶于水,加入适量稀硫酸,用0.2mol•L-1 KMnO4溶液滴定,当溶液中Fe2+全部被氧化时,消耗KMnO4溶液体积10.00mL.
⑥KMnO4溶液置于酸式滴定管中,终点的颜色变化:浅绿色变成浅黄色
⑦要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服用补血剂时需注意口服铁剂应同时并服维生素C,理由是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防止Fe2+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氮化锂(Li3N)是一种优良的贮氢材料.它是一种紫色或红色的晶状固体,在空气中长期暴露,最终会变成碳酸锂.氮化锂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锂和氨气,在空气中加热能剧烈燃烧.锂与氨反应生成LiNH2和H2.实验室用干燥、纯净的N2与金属锂反应制取氮化锂.某课题组拟选择下列装置完成制备氮化锂的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室用生石灰与浓氨水混合制备少量氨气,气流从左至右,选择上述装置制备少量氮化锂.装置连接顺序为A、F、D、E、C、F.
(2)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氨气并干燥氮气;写出D中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frac{\underline{\;\;△\;\;}}{\;}$3Cu+N2+3H2O.
(3)实验步骤如下:
①装药品  ②引发反应产生氨气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点燃C处酒精灯  ⑤点燃D处酒精灯
正确的先后顺序为③①②⑤④.(填序号)
(4)实验室保存锂的方法是锂保存在石蜡油中;写出C中的化学方程式N2+6Li$\frac{\underline{\;\;△\;\;}}{\;}$2Li3N.
(5)设计简单实验证明C中产物有氮化锂:取少量产物于试管,滴入少量蒸馏水,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产物有氮化锂,反之则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将下列有机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并写出分子式:
2,3-二甲基戊烷,C7H16
2,3,3-三甲基戊烷,C8H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已知KCl、K2Cr2O7、CrCl3、Cl2、HCl在溶液中可以形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体系.
(1)已知反应中有水生成,则反应物分别是K2Cr2O7和HCl(填化学式),当电子转移数为6mol时,化学方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是7.
(2)反应过程中,被还原的元素是C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或写出结构简式:
(1)CH3-CH(C2H5)-C(C2H5)=CH-CH34-甲基-3-乙基-2-已烯.
(2)CH3CH(Br)CH2OH名称为2-溴-1-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