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X、Y、Z是中学常见的三种单质,M、N是中学常见的两种化合物,其中M在常温下为液态,它们之间存在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所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当X单质为金属时,可能是Na或Fe
C.当X单质为非金属时,X可以是 碳
D.反应①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 X、Y、Z是中学常见的三种单质,M、N是中学常见的两种化合物,反应①M+X=Y+N为置换反应,反应②X+Z=N,反应③为Y+Z=M是化合反应,其中M在常温下为液态,推断为水,转化关系如:X可以为C,Y为H2,N为CO,Z为O2
A.分析可知反应中都存在单质参加或单质生成,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B.若X为钠其中反应②不能实现;
C.当X单质为非金属时,可以是C;
D.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解答 解:X、Y、Z是中学常见的三种单质,M、N是中学常见的两种化合物,反应①M+X=Y+N为置换反应,反应②X+Z=N,反应③为Y+Z=M是化合反应,其中M在常温下为液态,推断为水,转化关系如:X可以为C,Y为H2,N为CO,Z为O2
A.分析可知反应中都存在单质参加或单质生成,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该过程所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若X为钠其中反应②不能实现,Na和氧气反应不能一步生成氢氧化钠,若为铁和水的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可以满足反应关系实现,故B错误;
C.当X单质为非金属时,可以是C,反应①为C+H2O$\frac{\underline{\;高温\;}}{\;}$CO+H2,反应②为2C+O2=2CO,反应③为2H2+O2=2H2O,当X单质为非金属时,X可以是 碳,故C正确;
D.反应①是置换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无机推断、物质性质、反应类型和反应产物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依据如图所示的能量变化,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2A+B→2C+QB.2C→2A+B+QC.2A(g)+B(g)→2C(g)+QD.2A(g)+B(g)→2C(g)-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C位于同一主 族、A在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B、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B、D能形成DB2和DB3两种 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由A、B、C、D四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且具有漂白作用的三种物质的化学式SO2、H2O2、Na2O2
(2)C与D能形成化合物甲,写出化合物甲与稀盐酸的反应方程式Na2S+2HCl=H2S↑+2NaCl.
(3)仅由B、C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乙常做供氧剂,写出乙的电子式,又知乙与DB2可进行反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Na2O2+SO2=Na2SO4
(4)已知元素E比B元素的原子序数小1,则E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稀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NO3-+8H+=3Cu2++2N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已知1,3-丁二烯(CH2=CH-CH=C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同物质的量的溴发生如下1,4-加成反应:

现由氯苯制备1,4-环己二醇,有以下7步反应(其中无机产物都已略去),其中有一步属于取代反应,两步属于消去反应,四步属于加成反应.

试回答:
(1)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⑥,属于消去反应的是②④.(填写序号)
(2)化合物的结构简式:B;C
(3)反应④和反应⑥的反应条件:④NaOH的醇溶液、加热;⑥NaOH的水溶液、加热.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热量较多的是B(填编号)
A.固体硫,B.硫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能说明镁比铝还原性强的事实是(  )
A.镁原子的价电子数比铝少
B.镁遇冷浓硝酸和硫酸,表面不能钝化,而铝均能
C.镁带能在空气中和在盛CO2的集气瓶里燃烧,而铝箔均不能
D.铝的硬度、延展性、熔点均比镁大、好、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3.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分子,C、E和F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可电离生成D 和F;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絮状沉淀,请回答:
(1)写出B的电子式
(2)写出A、B、E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3H2O═Al(OH)3↓+3NH4+或Mg2++2NH3+2H2O═Mg(OH)2↓+2NH4+
(3)写出全部由上述微粒中的几种组成的离子方程式(任意一个)NH3+H3O+=NH4++H2O(或OH-+H3O+=2H2O、NH4++OH-=NH3↑+H2O)
(4)A、B、D 3种粒子结合质子(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OH->NH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过程中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实验室用NH4Cl与NaNO2溶液混合微热制N2
B.SnCl4与水的反应:SnCl4+2H2O═SnO2+4HCl
C.人工树叶制取甲烷:CO2+2H2O$\frac{\underline{\;\;\;\;\;\;\;光\;\;\;\;\;\;\;}}{人工树叶}$CH4+2O2
D.银针验毒:4Ag+2H2S+O2═2Ag2S+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常周于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围绕着过氧化氢开展了调査研究与实验.
I.调查
(1)过氧化氢常用于消毒、杀菌、漂白等方面的主要原因是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
(2)制备过氧化氢目前最常用的是乙基蒽醌法,其主要过程可以用图表示,此过程中与Pd起相同作用的物质为乙基蒽醌 (写名称).
Ⅱ.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3)为了探究温度、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 H2O2的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已经填在下面表中.
实验编号T/XH2O2初始浓度/moL•L-1FeCl3初始浓度/moL•L-1
I201.00
n 501.00
in501.00.1
①实验I、Ⅱ研究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Ⅱ、Ⅲ研究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则实验Ⅲ中H2O2初始浓度应为1.0moL•L-1
②三组实验中分解速率最慢的是Ⅰ(填编号).
m.过氧化氢含量的实验测定
兴趣小组同学用0.1000moL•L-1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试样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反应原理为 2MnO4-+5H2O2+6H+=2Mn2++8H2O+5O2
(4)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锥形瓶内溶液颜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秒内溶液不褪色.
(5)用移液管吸取25.00mL试样置于锥形瓶中,重复滴定四次,每次消耗的KMnO4 标准溶液体积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体积(mL)17.1018.1018.0017.90
计算试样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为0.180 moL•L-1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