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沉淀的物质的量达到最大值:Al3++ 2SO42-+ 2Ba2++ 4OH-=2BaSO4↓+ AlO2-+2H2O

B.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OH- + CO2=HCO3-

C. 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CaCO3 + 2CH3COOH=Ca2++ 2CH3COO-+H2O + CO2↑

D. 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Ag+ + Cu=Cu2+ + A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某无色透明的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H+、SO42﹣、HCO3﹣

B. Cu2+、K+、SO42﹣、NO3﹣

C. Na+、K+、Cl﹣、NO3﹣

D. Mg2+、K+、SO4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由Zn、Fe、Al、Mg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6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况下为2.24升,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 Zn B. Fe C. Al D. 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现有下列八种物质:①铝②蔗糖③SiO2④H2SO4⑤NaOH⑥FeSO4溶液⑦Ba(OH)2⑧氢氧化铁胶体

(1)上述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填序号)

(2)向⑥中加入少量⑤的溶液,观察的现象为___________。

(3)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若在⑧中缓慢加入⑤,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

(5)③和⑤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③与⑥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工艺师常用______(填物质名称)来雕刻玻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Fe(OH)2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提供的试剂:铁屑、6 mol/L硫酸溶液、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铁屑

B. 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关闭

C. 生成Fe(OH)2的操作为:关闭E,使A中溶液压入B瓶中

D. 取下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下列各溶液中逐渐通入CO2气体直至过量,会出现沉淀先产生后消失现象的是

①饱和Na2CO3溶液 ②澄清石灰水 ③Ca(ClO)2溶液 ④CaCl2溶液 ⑤Na2SiO3溶液 ⑥NaAlO2溶液

A. 全部 B. 只有③⑥ C. 除①⑤⑥ D. 只有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①NaOH溶液 ②大理石 ③NaCl溶液 ④稀硝酸4种试剂通常各自存放在如下图所示的玻璃试剂瓶中。按照试剂瓶的顺序存放试剂序号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③④① D. 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故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

B. 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故钠也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C. 活泼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故活泼金属铝也保存在煤油中

D. 钠与氧气、水等反应时钠均作还原剂,故金属单质参与反应时金属均作还原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Cu2(OH)2CO3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不考虑CO2的溶解)。则电解过程中共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A. 0.4mol B. 0.5mol C. 0.6mol D. 0.8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