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10 ℃和2×105 Pa的条件下,反应aA(g) dD(g)+eE(g)建立平衡后,再逐步增大体系的压强(温度维持不变)。下表列出了不同压强下反应建立平衡时物质D的浓度。

压强/Pa

2×105

5×105

1×106

D的浓度/mol·L1

0.085

0.20

0.44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压强从2×105 Pa增加到5×105 Pa时,平衡向_________(填“正”“逆”)反应方向移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压强从5×105 Pa增加到1×106 Pa时,平衡向_______(填“正”“逆”)反应方向移动,理由是______。平衡之所以向该反应方向移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

(1)逆  D的浓度增大倍数(2.4倍)小于压强增大倍数(2.5倍)

(2)正  D的浓度增大倍数(2.2倍)大于压强增大倍数(2倍)  在该温度下,压强大于1×106 Pa时,A物质仍为气态,而D与E物质至少有一种变成了液态


解析:

分析表中数据,当D的浓度增大2.4倍时,压强增大倍数为2.5倍,可推知平衡随压强增大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a<d+e;当压强进一步增大时,分析数据可知D、E中至少有一种变成了液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读想用 高二化学(上) 题型:022

在10.0℃和2×105 Pa的条件下,反应aA(g)dD(g)+eE(g)建立平衡后,在不加入任何物质的条件下逐步增大体系的压强(温度维持不变).表中列出不同压强下反应建立平衡时物质D的浓度: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压强从2×105 Pa增加到5×105 Pa时,平衡向_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填“正”、“逆”),理由是________.

(2)

压强从5×105 Pa增加到1×106 Pa时,平衡向_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填“正”、“逆”),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MgCl2·6H2O晶体在空气中加热时,释放部分结晶水,同时生成Mg(OH)Cl(碱式氯化镁)或生成MgO。下列是关于MgCl2·6H2O的综合利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的括号内填写适当的反应条件。

(2)Mg(OH)2固体存在如下溶解平衡:

Mg(OH)2(s)Mg2+2OH。向体系中加入(至少填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______________,有利于Mg(OH)2溶解。

(3)NaF和MgO的核间距离分别为2.31×10-10 m和2.10×10-10 m,但两者的熔点分别为993 ℃和2852 ℃。试解释其可能的原因。

(4)依据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的概念(即化学反应的原料中每个原子都参与反应并全部转化为产物),203 kg MgCl2·6H2O原料,可以获得28.8 kg MgO、________kg 36.5%的盐酸和________kg Mg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其中A物质在不同时间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记录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1,反应在10~20 min时间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mol·(L·min)-1

(2)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mol·L-1,反应经20 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___v1(填“>”“=”或“<”),且c3_______1.0 mol·L-1(填“>”“=”或“<”)。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放热”)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0分)(1)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某一化学反应,现对反应体系内的X、Y、Z、Q四种物质进行测定,测得如下数据: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0.0

4.6

37.8

0.0

反应后质量/g

43.6

待测数据

12.6

3.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表中“待测数据”的数值是         g,此密闭容器反应类型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若X是水,Y是二氧化氮,Q为氧气,且反应式的计量系数比n(X)n(Y)n(Z)n(Q)=2441,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反应结束后,若假设能将反应体系内的Y物质全部取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其体积小于11.2L,其原因是                                                              

(2)在10.0℃和2×105Pa的条件下,aA(g)dD(g)+eE(g) 建立平衡后,再增加体系的压强(温度维持不变),下表列出了不同压强下反应建立平衡时物质D的浓度:

压强(Pa)

2×105

5×105

1×106

D的浓度(mol/L)

0.085

0.20

0.44

 

 

 

据表中数据,可见压强从2×105 Pa增至5×105 Pa,平衡向           方向移动(填“正”或“逆”),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专项题 题型:不定项选择题

纳米材料是指在10-9m~10-7m尺寸的材料,由这种材料制成的一些物质具有一些奇异的性能。如通常的金属大多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而由纳米金属颗粒制成金属的材料却是黑色的。据预测,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可能会引起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请回答以下与纳米有关的问题
(1)1纳米(1nm)是
[     ]
A、1×10-7m
B、1×10-8m
C、1×10-9m
D、1×10-10m
(2)原子的直径应处于下列哪一个数量级
[     ]
A、1×10-8m
B、1×10-9m
C、1×10-10m
D、1×10-11m
(3)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一种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有丁达尔现象
C、所得液体可能是胶体
D、所得物质一不定期是浊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