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下图,CPAE是蜂胶的主要活性成分,也可由咖啡酸合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咖啡酸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

B.1molCPAE与足量的溴水反应,最多消耗3molBr2

C.1mol苯乙醇在O2中完全燃烧,需消耗10molO2

D.1molCPAE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lNaOH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碘化钡(BaI2·2H2O)是一种白色粉末,常用于制取其他含碘化合物。一种制备流程如下:

(1)步骤Ⅰ制FeI2溶液时,提高反应速率的可行措施有 (填序号)。

a.铁粉和碘粉用球磨机磨成细粉

b.增大n(铁粉)∶n(碘)的配料比

c.适当升高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

d.向反应器中加水至I2全部溶解

(2)步骤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

(3)步骤Ⅲ小心“煮沸”约20分钟,可使Fe(OH)2颗粒长大,其目的是 ;步骤V加入活性炭的目的是

(4)从过滤2所得滤液中获得BaI2·2H2O(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六安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有如图所示关系,根据图示转化关系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KI淀粉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

B.足量Cl2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白的原因可能是5Cl2+I2+6H2O═2HClO3+10HCl

C.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IO3-

D.途径Ⅱ中若生成1mol 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云南曲靖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下列物质转换关系如下图,反应的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乙是两种常见金属,反应Ⅲ的实验现象是苍白色火焰,瓶口出现白雾。

①反应I中,甲在通常条件下和水剧烈反应,除丙外,还生成一种强腐蚀性的物质,则工业上生产甲的一般方法是______。(填序号)

A.热分解法

B.热还原法

C.电解法

②反应Ⅱ中,乙与H2O在高温下反应,除丙外,还生成一种有磁性的物质,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过比较反应I、Ⅱ的反应条件,可得出甲的金属性比乙的金属性______(填“强”或“弱”),比较二者金属性强弱的依据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若甲、乙是化合物,且反应Ⅲ是工业制漂白粉的反应。

①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I的另一种产物为有机物,则该有机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

③已知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碳酸,则在饱和氨水中加入少量石灰石,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云南曲靖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铁的氧化物,用3.5mol/L的盐酸200mL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再通入1.775g的氯气时,刚好使溶液中Fe2+完全转化为Fe3+.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FeO

B.Fe3O4

C.Fe4O5

D.Fe5O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云南曲靖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足量S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A.K+、SiO32-、Cl-、NO3-

B.Na+、NH4+、Ca2+、Cl-

C.Na+、AlO2-、OH-、SO42-

D.Na+、C8H3O-、CH3COO-、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陕西西安市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碳及其化合物有广泛应用。

(1)工业冶炼铝,以石墨为阳极。阳极反应式为,可能发生副反应有。

(2)一氧化碳和空气在酸性介质中构成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如果理论输出电压为1.50V,能量密度E=

(3)向75mL4mol•L-1KOH溶液中缓慢通入4480mLCO2气体(标准状况)恰好完全被吸收。①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该吸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序为。

③常温下,amol•L-1KHCO3溶液的pH=8,HCO3?的水解常数约等于。(用含a式表示)。

(4)已知:①2H2(g)+O2(g)=2H2O(l)△H1=—571.6kJ•mol-1

②2CO(g)+O2(g)=2CO2(g)△H2=—566.0kJ•mol-1

③CO(g)+2H2(g)CH3OH(g)△H3=—90.8kJ•mol-1

计算甲醇蒸气的燃烧热△H=

(5)某温度下,发生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

①向某容器中充入1.0molH2和1.0molCO2(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与时间关系如下列所示:

0

5min

10min

15min

20min

25min

I(800℃)

1.0

0.80

0.70

0.65

0.50

0.50

II(800℃)

1.0

0.7

0.60

0.50

0.50

0.50

相对实验I,实验II可能改变的条件可能是,该温度下,平衡常数=。

②若开始向绝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可逆反应。

下列图像正确且说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陕西西安市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把Mg粉放入FeCl3溶液中:2Fe3++3Mg+6H2O=2Fe(OH)3↓+3Mg2++3H2↑

B.用漂白粉溶液吸收尾气中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偏铝酸钠溶液:Al3++3AlO2-+6H2O=4Al(OH)3↓

D.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a2++2HCO3-+2OH-=CaCO3↓+2H2O+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高三10月阶段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B.密闭容器中46gNO2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7.0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2NA

D.标准状况下,1LHCl和1L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