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选用下图所示仪器(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

(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      ,接  

(2)仪器乙、丙应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已检验出CO2?乙中   ,丙中  

(3)丁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吸收   

(4)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实验.

专题:氧族元素.

分析:(1)根据实验室浓H2SO4氧化木炭的反应原理、条件,固液加热下反应,进行选择发生和验证产物装置;

(2)根据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解答;

(3)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据此即可解答;

(4)浓硫酸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和水.

解答:  (1)根据实验室浓H2SO4氧化木炭的反应原理、条件,固液加热下反应,进行选择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可氧化二氧化硫,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除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可通过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确认,故答案为:A;F;E;C;D;B;

(2)乙中为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变浑浊,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丁装置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除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

故答案为:乙中出现白色沉淀;丙中品红未褪色;

(3)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应先除去二氧化硫,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除SO2,故答案为:吸收SO2

(4)浓硫酸与碳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和水,碳和稀硫酸不反应,故答案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应用,关键是理解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有机化合物中,由于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会使有机物分子中相关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活性发生显著的变化.

①实验表明,丙酸分子中“﹣CH2﹣”上的碳氢键因与“﹣COOH”相邻,反应活性明显增强,比如,在红磷存在时,丙酸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2﹣溴丙酸(CH3CHBrCOOH).

②已知含有“”结构的有机物不能稳定存在.请结合①②有关信息,分析如下转化关系,图中所用NaOH都是足量的,回答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  ;图中A所发生的反应类型是 ; F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2)C→D的化学方程式为  

(3)D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填字母代号).

a.水解反应     b.消去反应     c.银镜反应     d.酯化反应

e.加成反应     f.还原反应     g.氧化反应

(4)F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含有﹣C≡C﹣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属于酯类的有机物共有  种,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0.1mol/L的K2S溶液中,有关粒子的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  c(K+)+c(H+)=c(S2)+c(HS)+c(OH)       B  c(K+)+ c(S2) = 0.3mol/L

C  c(K+)=c(S2)+c(HS)+c(H2S)             D  c(OH-)=c(H+)+c(HS)+2c(H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0.1mol/L的Na2SO3溶液300mL,恰好将2×10﹣2mol的XO4离子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与水混合时均出现分层,且有机层均在上层的一组物质是(     )

    A.苯、甲苯                         B.硝基苯、己烷

    C.溴乙烷、乙酸乙酯                 D.氯仿、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N原子2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支撑这一结论的理论是(  )

 

A.

构造原理

B.

泡利原理

C.

洪特规则

D.

能量最低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反应限度的标志是

A.A2、B2和AB共存              

B.A2、B2和AB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C.c(A2):c(B2):c(AB)=1 :1 :2

D.A2和B2的物质的量之和与AB的物质的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