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分析 A.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
B.由阳离子、阴离子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一般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组成;
C.Fe与稀HNO3反应生成NO;
D.HCl、NH3均极易溶于水.

解答 解:A.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体现其漂白性,而Cl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其氧化性,故A错误;
B.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
C.Fe与稀HNO3反应生成NO,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Fe与稀H2SO4反应有氢气生成,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
D.HCl、NH3均极易溶于水,则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相关实验预期目的
在两份同浓度同体积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2滴FeCl3溶液和2滴CuCl2溶液,前者放在热水中,后者放在冰水中.观察气泡快慢;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将氯水加入淀粉KI溶液中验证Cl的非金属性比I强
在相同温度下,将表面积相同的铝条和镁条投入等体积同浓度的盐酸中,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比较同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利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检测AlCl3溶液的导电性证明AlCl3是离子化合物
A.仅①B.①④C.②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聚碳酸酯无色透明,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用于制造宇航员的面罩、智能手机机身外壳等,属于可降解聚合物.G是合成聚碳酸酯的单体之一,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下列信息:a.
b.
(1)A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羟基,羧酸a的结构简式是CH3COOH.
(2)B→C的化学方程式是+HNO3(浓)$→_{△}^{浓硫酸}$+H2O.
(3)化合物D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D的结构简式是
(4)E→F中反应①和②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5)F的结构简式是
(6)E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且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芳香化合物共有16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2:1的是(写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虽然氟元素早在1810年就被发现,但170多年来化学家试图用化学方法制取氟单质的尝试一直未获成功.直到1986年,化学家Karl Chrisie首次用化学方法制得了F2,他提出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KMnO4+KF+H2O2+HF-→K2MnF6+O2+H2O
②SbCl5+HF═SbF5+5HCl
③2K2MnF6+4SbF5═4KSbF6+2MnF3+F2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空格上应填物质的化学式为O2
(2)反应②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否(选填“是”、“否”或“无法确定”).
(3)反应③中的氧化剂为K2MnF6,被氧化的元素为F.
(4)每生成1mol F2,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为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Al、Fe、Cu、S都是中学化学常见元素.某混合物由Al2O3、Cu2O、Fe3O4组成,将该混合物进行如图1处理:

①滤渣A的化学成分为Cu(填化学式),则上述过程中,含“铜”物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2H+═Cu+Cu2++H2O、Cu+2Fe3+=Cu2++2Fe2+
②滤液A中有无Fe3+?无(填“有”或“无”),验证方法是取少许滤液A放于小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 KSCN溶液,溶液不变为红色(所述验证方法需与前一空的结论一致)
③向滤液A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时Al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2-+2H2O.
(1)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价,CuFeS2与氧气反应可得产物Cu2S、FeS和SO2,则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SO2(填化学式).
(2)SO2的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可设计如图2所示装置用SO2生产硫酸.写出SO2的电极反应方程式:SO2-2e-+2H2O=4H++SO42-,也可用NaOH溶液吸收SO2,所得NaHSO3溶液pH<7,则该溶液中存在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HSO3-)>C(H+)>C(SO32-)>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2SO4,加入适量BaCl2溶液
B.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收集气体
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是(  )
A.铁丝燃烧B.白磷自燃C.燃放爆竹D.干冰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阿司匹林(  )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因乙酸很难与酚羟基酯化,工业上以水杨酸( )与乙酸酐[(CH3CO)2O]为主要原料合成阿司匹林.粗产品中主要的副产物是水杨酸多聚物,需进一步提纯.反应原理和相关物理数据如下:
+(CH3CO)2O$?_{△}^{浓硫酸}$+CH3COOH
名称常温下状态水中溶解性
乙酸酐与水反应
阿司匹林冷水中微溶;热水中易溶
水杨酸多聚物难溶
如图1是工业上制备并提纯阿司匹林的部分流程:

完成下列填空:
(1)步骤①的反应装置如图2所示(加热装置未画出),实验仪器必须干燥的原因是防止乙酸酐与水反应生成乙酸,不利于反应发生;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对烧瓶进行加热的合适方法是水浴加热.
(2)反应中加入的乙酸酐是过量的,过量的目的是提高水杨酸的转化率;步骤②中加入水的目的是使乙酸酐转化为乙酸,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需冷却至常温再进行过滤,冷却的目的是减少阿司匹林因溶解而损失(使阿司匹林结晶析出);检验步骤③所得滤液中是否含有水杨酸,可选用的试剂是FeCl3.(写化学式)
(3)步骤④中加入NaHCO3的目的是使阿司匹林转化为易溶于水的盐.
(4)步骤⑤过滤得到的滤渣主要是水杨酸多聚物.步骤⑥中加入盐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从步骤⑥到成品纯阿司匹林的剩余操作依次有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些芳香族化合物与互为同分异构体,其中与FeCl3溶液混合后显色和不显色的种类分别有(  )
A.2种和1种B.2种和3种C.3种和2种D.3种和1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