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1)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b、c、d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B.f、g、h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md2与bd2的化学性质类似,都具有氧化性

D.e、n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e>n

E.a、f分别与d组成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F.该表中只有4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具有导电性

(3)a、c、n按原子个数比为4:1:1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H,b为C,c为N,d为O,e为F,f为Na,g为Mg,h为Al,m为S,n为Cl,p为Ca.

(1)由m的位置可知其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ⅥA族;

(2)A.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强;

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

C.SO2与CO2均为酸性氧化物,都具有氧化性;

D.F元素没有最高价含氧酸;

E.a与d组成的化合物有H2O、H2O2,均属于共价化合物,f分别与d组成的化合物有Na2O、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

F.金属单质导电,石墨也导电;

(3)a、c、n按原子个数比为4:1:1构成的化合物NH4Cl,由铵根离子与氯离子构成.

解答: 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H,b为C,c为N,d为O,e为F,f为Na,g为Mg,h为Al,m为S,n为Cl,p为Ca.

(1)由m的位置可知其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Ⅵ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ⅥA族;

(2)A.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强,b、c、d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A正确;

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f、g、h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B正确;

C.SO2与CO2均为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相似,S元素处于中间价态、C元素处于最高价,都具有氧化性,故C正确;

D.F元素没有最高价含氧酸,故D错误;

E.a与d组成的化合物有H2O、H2O2,均属于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f分别与d组成的化合物有Na2O、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过氧化钠还含有共价键,故E错误;

F.金属单质Na、Mg、Al、Ca可以导电,而石墨也导电,故F错误,

故选:ABC;

(3)a、c、n按原子个数比为4:1:1构成的化合物NH4Cl,由铵根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难度不大,注意对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熟练掌握,(2)中D选项为易错点,学生容易忽略F元素没有最高价含氧酸.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反应:PCl5(g)PCl3(g)+Cl2(g)①            2HI(g)H2(g)+I2(g)②

2NO2(g)N2O4(g)③  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均是a%。若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体积不变,分别再加入一定量的各自的反应物,则反应物的转化率( )

A.均不变                          B.均增大

C.①增大,②不变,③减小          D.①减小,②不变,③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开启啤酒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意大利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氧分子,它是由四个氧原子构成的(O4),下列微粒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168O    ②O2188O    ④O3    ⑤O4   ⑥O2﹣   ⑦O22﹣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⑦ D. ④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钠块沉在乙醇的下面

  B. 钠块熔化成小球

  C. 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

  D. 钠块与乙醇比同样钠块与水反应剧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7.8g苯中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3NA

  B. 常温常压,11.2L CO和O2混合气体的原子数为NA

  C. 1molNO2溶于足量水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

  D. 1.5g甲基所含有的电子数目为0.9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向里推活塞时,长颈漏斗中有一段水柱,静止,水柱高度不变 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B  脱脂棉燃烧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C  烧杯①的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 NaHCO3比Na2CO3受热更易分解

D  U形管右端的液面高 铁钉发生吸氧腐蚀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想将少量Cl2通入Fe2+和I的混合溶液中,探究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

【提出假设】假设1:Fe2+还原性比I强.   假设2:I还原性比Fe2+强.

【验证假设】选择几种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必需的装置是A→  (按Cl2气流方向的顺序填写)

(2)实验开始后,控制通入氯气的量,当通入少量氯气时,通过观察混合溶液颜色的变化   (填“能”或“不能”)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3)请在下表中写出实验步骤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分置于A、B两试管中:

往A中滴加  溶液;

往B中滴加 溶液.

①A:  

②B:  

则假设1成立.

③A:  

④B:  

则假设2成立.

(4)为了实验成功,必须控制各物质的量.该小组称取1.52g FeSO4固体,同时称取1.66g KI固体,溶于水中配成混合溶液.为了验证上述假设,通入的Cl2体积最多不能超过  L(标准状况).

【思考与交流】

(5)有同学质疑,上述实验中Cl2量很难控制,无法验证Fe2+和I反应的先后顺序.于是提出另一方案:往KI溶液中滴入  溶液,若能发生反应,即可证明I的还原性强于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