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

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大

 

B.

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

 

C.

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

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


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溶液pH的定义.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与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及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强酸制弱酸原理等知识来解本题,并注意规律中的特殊情况.

解答:

解:A、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为:从左到右,逐渐增大,但镁和铝例外,理由是镁的价电子排布是3s2,3p轨道全空较稳定,而铝是3s23p1,不是全满,全空,半空中任意一种情况,不稳定,故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小,故A错.

B、卤族元素中,氟元素没有正价,故B错.

C、酸性是指c(H+)>c(OH﹣),而pH实际反映的是c(H+),水的离子积常数受温度影响,即pH=6.8 不能说明溶液一定显酸性,故C错.

D、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强酸可以与弱酸的盐溶液反应制取弱酸,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溶液酸碱性等知识,解题时要注意一般规律与特殊情况的关系,以及规律所适用的条件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从A.甲醛  B.蛋白质  C.乙醇  D.聚苯乙烯  E.乙酸  F.淀粉六种有机物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标号填在空格内.

(1)羊毛的主要成分是

(2)可用来检验碘单质的是

(3)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的是.

(4)能用于除去热水瓶内胆中水垢〔主要成分:CaCO3,Mg(OH)2〕的是

(5)某些装饰材料挥发出和苯等有毒物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6)交警检测驾驶员呼出气体中的含量判断其是否酒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6 L 甲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8g S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3NA

C.反应KClO3+6HCl═KCl+3Cl2↑+H2O中,每1 mol KClO3参与反应,转移e数为6NA

D.pH=1的稀硫酸中含有的H+数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B. 用过量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

  C. 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 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各充入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不考虑NO2与N2O4的转化)(1)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  (填“相同”或“不相同”).

(2)反应前后NO室压强  (填“增大”或“减小”).

(3)最终容器内密度与原来 (填“相同”或“不相同”).

(4)最终容器内  (填“有”或“无”)O2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比AgI更难溶

C

Al箔插入稀HNO3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5℃时,向10mL 0.01mol/L KOH溶液中滴加0.01mol/L苯酚溶液,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pH>7时,c(C6H5O)>c(K+)>c(H+)>c(OH

 

B.

pH<7时,c(K+)>c(C6H5O)>c(H+)>c(OH

 

C.

V=10mL时,c(K+)=c(C6H5O)>c(OH)=c(H+

 

D.

V=20mL时,c(C6H5O)+c(C6H5OH)=2c(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况下,11.2 L氯气完全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中Cl-和ClO-两种粒子数之和为NA

B.80mL 10mol·L-1 盐酸与足量MnO2加热反应,产生Cl2分子数为0.2NA

C.含0.1 mol FeCl3的溶液完全水解后得到的胶体粒子个数为0.1 NA

D.含有4 NA个碳碳σ键的金刚石,其质量为24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