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溶液电导率与溶液中各离子的总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电导率越大.现在向甲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的乙溶液至恰好反应,混合溶液电导率与乙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下所示,其中曲线错误的是(  )

 

A.

B.

C.

D.


考点: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专题:

图示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

A、醋酸和氢氧化钠之间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对比醋酸和醋酸钠导电性大小即可;

B、硫酸和氢氧化钡之间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对比硫酸和硫酸钠导电性大小即可;

C、盐酸和氢氧化钠之间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对比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导电性大小即可;

D、盐酸和氨水之间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对比盐酸和氯化铵导电性大小即可.

解答:

解:A、向醋酸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醋酸钠的浓度最终是醋酸、氢氧化钠浓度的一半,所以混合溶液电导率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关系是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

B、硫酸和氢氧化钡之间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当恰好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钡和水的导电率几乎是零,故B正确;

C、盐酸和氢氧化钠之间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生成氯化钠的总浓度和盐酸、氢氧化钠的总浓度和相等,故C正确;

D、盐酸和氨水之间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氯化铵的浓度和小于盐酸和氨水的浓度之和,所以导电率逐渐减小,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电解质的导电性和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是关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右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上的标签,试根据有关数据回答

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

(2)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25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

0.7 mol/L稀盐酸。

①该学生用量筒量取________ 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②所需的实验仪器有:①胶头滴管、②烧杯、③量筒、④玻璃棒,配制稀盐酸时,还缺少的仪器有          

③下列操作导致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              (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凹液面

B、未恢复到室温就将溶液注入容量瓶并进行定容

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后未干燥

D、定容时仰视液面

E、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3)若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HCl气体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mL,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氢键无关的是(  )

 

A.

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B.

NH3易液化

 

C.

NH3分子比PH3分子稳定

 

D.

在相同条件下,H2O的沸点比H2S的沸点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事实与平衡移动无关的是(  )

 

A.

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B.

用加压的方法促进CO2在水中的溶解

 

C.

FeCl3+3KSCN⇌Fe(SCN)3+KCl,向体系中加入KCl固体

 

D.

合成氨工业中,及时将氨气液化移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通过反应4NH3(g)+5O2(g)4NO (g)+6H2O (g) 来制备NO,是硝酸合成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个熵增反应

 

B.

若起始条件n(NH3):n(O2)=4:5,无论平衡如何移动,NH3与O2平衡转化率一定相等

 

C.

减压使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将增大

 

D.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更加高效的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事实、事件、事故中与甲烷无关的是(  )

  A.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 石油经过催化裂化的产物

  C. “西气东输”中气体 D. 煤矿中的瓦斯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d轨道中电子排布成而不排成最直接的根据是(  )

 

A.

能量最低原理

B.

泡利不相容原理

 

C.

洪特规则的特例

D.

洪特规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欲制取氧化铜并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制取氧化铜

①称取2gCuSO4•5H2O研细后倒入烧杯,加10mL蒸馏水溶解;

②向上述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然后将所得混合物转移到蒸发皿,加热至沉淀全部变为黑色;

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晾干后研细备用.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填实验序号)

(二)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

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它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无其他物质

1.2g

CuO  0.5g

1.2g

MnO2  0.5g

回答下列问题:

(2)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  

(3)若要证明实验⑤中干燥管内收集的气体是O2,可待气体收集结束后,用弹簧夹夹住B中乳胶管,拔去干燥管上单孔橡皮塞,  

(4)为探究CuO在实验⑤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需补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

a.  ,b.CuO的化学性质有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