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较快发展,始于(  )
A、氧气的发现
B、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C、原子-分子论的提出
D、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考点: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化学史
专题:物质的组成专题
分析:化学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在古代对化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到了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解答: 解:A.氧气的发现,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不是化学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故A错误;
B.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不是化学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故B错误;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是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并较快发展,故C正确;
D.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继原子-分子论之后,近代化学史上的又一座光彩夺目的里程碑,但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较快发展始于前,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发展史,分析化学的发展史,理清各种成就的先后顺序,然后得出明确结果是解答本题技巧,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最多只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最多只可能有9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有7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D、所有原子都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主要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②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主要由其分子的物质的量决定
③气体摩尔体积是指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其单位是L
④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相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相等
⑤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A、②⑤B、①③
C、②③⑤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D、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机物中,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且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是(  )
①苯;②硝基苯;③溴苯;④CCl4;⑤环己烷.
A、②③④B、①⑤
C、②③④⑤D、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温度时,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浓度的变化如图I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当温度分别为Tl和T2时,Y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关系如图II所示.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X(g )+3Y(g)?2Z(g);△H>0
B、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减小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若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X的转化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年,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16岁时,他凭借一个金属易受硫氰酸盐腐蚀的调查项目,荣获“美国西屋天才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B、将水库中的水闸(钢板)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正极连接到一块废铁上可防止水闸被腐蚀
C、纯银质物品久置表面变暗,是银发生吸氧腐蚀的结果
D、钢板上的铁铆钉处在潮湿的空气中直接发生反应:Fe-3e-═Fe3+,继而形成铁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氯离子的是(  )
①食盐溶液    ②氯化氢溶液    ③氯酸钾   ④液态氯化氢  ⑤氯水.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欲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可供使用的试剂有:Na2O2、蒸馏水、KMnO4酸性溶液、MnO2.该同学取一定量Na2O2样品与过量水反应,待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X和一定量O2,该同学推测反应中可能生成了H2O2,并进行实验探究.
(1)写出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设计实验证明溶液X中含过氧化氢
 

(3)通过上述实验证明溶液中确实存在H2O2.取少量X于试管中,滴加FeCl2溶液,立即生成红褐色沉淀,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2O2+
 
Fe2++
 
 
Fe(OH)3↓.
(4)已知溶液X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同时放出氧气,此时H2O2表现了
 
性(填“氧化”或“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