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I)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 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2 kJ的热量。

(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P—P

P—O

O=O

P=O

键能/(kJ/mol)

a

b

c

x

已知白磷的燃烧热ΔH=-d kJ/mol,白磷及其完全燃烧的产物结构如下图所示,则上表中x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有abcd的代数式表示)。

(II)分别取40 mL0.50 mol/L盐酸与0.55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3)A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

(4)如下图所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反应需要测量温度,每次测量温度后都必须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已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

(6)假定该学生的操作完全同上,实验中改用100 mL 0.5 mol/L盐酸跟100 mL 0.55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相等不相等”)。

【答案】 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3 kJ·mol1 x (d+6a+5c-12b) 环形玻璃搅拌棒 减少热量损失 用水将温度计上的液体冲掉并擦干温度计 -51.8 kJ/mol 不相等 相等

【解析】(I)(1)反应方程式为:N2H4+2H2O2=N2+4H2O,根据0.4mol液态肼放出的热量,计算1mol液态肼放出的热量,进而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白磷燃烧的方程式为P4+5O2=P4O10,根据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数目进行计算

(II)(3)根据测定中和热使用的仪器分析解答

(4)根据测定中和热过程中必须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分析;

(5)先根据表中测定数据计算出混合液反应前后的平均温度差,再根据Q=cmT计算出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后计算出中和热;

(6)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

(I)(1)反应方程式为:N2H4+2H2O2═N2+4H2O,0.4mol液态肼放出256.652kJ的热量,则1mol液态肼放出的热量为=641.63kJ,所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2H2O2(l)═N2(g)+4H2O(g)H=-641.63kJ/mol,故答案为:N2H4(g)+2H2O2(l)=N2(g)+4H2O(g)H=-641.63kJ/mol;

(2)白磷燃烧的方程式为P4+5O2=P4O10,1mol白磷完全燃烧需拆开6mol P-P、5mol O=O,形成12molP-O、4mol P=O,所以(6mol×a kJ/mol+5 mol×c kJ/mol)-12mol×bkJ/mol+4mol×xkJ/mol=-dkJ/mol,x=kJ/mol,故答案为:

(II)(3)根据图示,仪器A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4)如图所示,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若两个小孔开得过大,会导致散失较多的热量,影响测定结果;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计上的酸与NaOH溶液反应放热,使温度计读数升高,温度差偏低,但使测得的中和热偏高,所以每次测量后用水将温度计上的液体冲掉,并擦干温度计;故答案为:减少热量散失;用水将温度计上的液体冲掉,并擦干温度计;

(5)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05℃,反应后温度为:23.2℃,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5℃;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3℃,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55℃,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05;40mL0.50mol/L盐酸与4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m=80mL×1g/cm3=8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80g×=1.036kJ,即生成0.02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036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036kJ×=-51.8kJ/mol,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1.8kJ/mol,故答案为:-51.8kJ/mol;

(6)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100mL 0.50mol/L盐酸跟10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加,所放出的热量增多,但是中和热是稀的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用100mL 0.50mol/L盐酸跟10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
A.H2O
B.NH3
C.H2S
D.H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H2Cl2两种结构

B. 分子式为C3H6和C5H10的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

C. 的一氯代物有5种

D. 1mol某烷烃完全燃绕消耗11molO2,则其主链上含有5个碳原子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空间异构)有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三种难溶金属硫化物的溶度积常数(25℃):

化学式

FeS

CuS

MnS

溶度积

6.3×10﹣18

1.3×10﹣36

2.5×10﹣13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5℃时,CuS的溶解度大于MnS的溶解度
B.25℃时,饱和CuS溶液中,Cu2+的浓度为1.3×10﹣36 molL﹣1
C.因为H2SO4是强酸,所以反应CuSO4+H2S=CuS↓+H2SO4不能发生
D.除去某溶液中的Cu2+ , 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一个甲烷燃料电池工作时的示意图,乙池中的两个电极一个是石墨电极,一个是铁电极,工作时N电极的质量减少,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电极的材料是 , 其电极反应式为:N的电极名称是 , 电极反应式为:
(2)通入甲烷的铂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在此过程中,乙池中某一电极析出金属银4.32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氧气为 L(标准状况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图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不是同分异构体
B.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了数相同
C.含氧官能团的性质不同
D.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OH
B.H2SO4
C.蔗糖
D.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H3PO4的酸性比HNO3
B.砹(At)的氢化物不稳定
C.硒(Se)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D.氢氧化钡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r溶液为常见的一元强酸,p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Y形成的简单阴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2)n的电子式为_________

(3)请列举q的一种用途________

(4)W、X、Y原子半径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5)写出n、p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