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在电解质溶液均为稀硫酸的情况下,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B.
C.D.

分析 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判断,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 解:A.锌比铁活泼,二者接触,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锌失电子,溶液中氢离子在铁电极上得电子,能构成原电池,故A不选;
B.铁比铜活泼,二者接触,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铁失电子,溶液中氢离子在铜电极上得电子,能构成原电池,故B不选;
C.铁比碳活泼,二者接触,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铁失电子,溶液中氢离子在碳电极上得电子,能构成原电池,故C不选;
D.D没有构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D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难度不大,原电池的四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否则不能构成原电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1)由丙烯制备聚丙烯的反应反应类型加聚反应
(2)用甲苯制TNT的反应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3)苯制溴苯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4)乙烯通入溴水中CH2=CH2+Br2→BrCH2CH2Br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向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加水或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能使溶液的pH增大
B.都能使溶液中c(H+)•c(CH3COO-)减小
C.都能使溶液中$\frac{c(C{H}_{3}CO{O}^{-})}{c(C{H}_{3}COOH)}$比值增大
D.溶液中$\frac{c({H}^{+})•c(C{H}_{3}CO{O}^{-})}{c(C{H}_{3}COOH)}$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Ⅰ.反应:aA(g)+bB(g)?cC(g)△H<0 在2L恒容容器中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1:3:2.
(2)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平衡正向移动,采取的措施是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
(3)比较第二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三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T3(填“>”“<”或“=”),判断的理由是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第三阶段平衡常数K3 的计算式$\frac{{0.5mol/L}^{2}}{0.25mol/L×(0.75mol)^{3}}$.
Ⅱ.利用图①中的信息,按图②装置链接的A、B瓶中已充有NO2气体.

(5)B瓶中的气体颜色比A瓶中的浅(填“深”或“浅”),其原因是2NO?N2O4△H<0,A瓶加热,平衡左移颜色加深,B瓶降低温度,平衡右移颜色变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雾霾由多种污染物形成,其中包含颗粒物(包括PM2.5在内)、氮氧化物(NOx)、CO、SO2等.化学在解决雾霾污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已知:2SO2(g)+O2(g)?2SO3(g)△H=-196.6kJ•mol -1
2NO(g)+O2(g)?2NO2(g)△H=-113.0kJ•mol-1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H=-41.8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5,则平衡常数K=1.8.
(2)如图1是一种用NH3脱除烟气中NO的原理.

①该脱硝原理中,NO最终转化为H2O和N2(填化学式).
②当消耗1mol NH3和0.5molO2时,除去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3)NO直接催化分解(生成N2和O2)也是一种脱硝途径.在不同条件下,NO的分解产物不同.在高压下,NO在40℃下分解生成两种化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写出N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3NO$\frac{\underline{\;高压\;}}{\;}$N2O+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一定量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铝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应向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  )
A.CH3COOK(固体)B.CH3COOHC.KCl(固体)D.KOH(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工业上有一种用C0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将6mol CO2和8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实线).图中数据a(1,6)表示:在1min时H2的物质的量是6mol.
(1)a点正反应速率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逆反应速率.
(2)下列时间段平均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A.O~1min    B.1~3min    C.3~8min    D.8~11min
(3)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两次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所示(虚线).曲线I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升高温度,曲线Ⅱ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增大压强,体积不变再充入3molCO2和4mol H2,H2O(g)的体积分数增大(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若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该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frac{1-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以Zn和Cu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形成的原电池,供LED发光,装置如图所示.
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

(1)在卡片上,记录合理的是⑤⑥(填序号).
(2)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单一锌片快(填“快”或“慢”),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填“变”或“不变”).
(3)如果把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猜测铜片(填“锌片”或“铜片”)变厚,原因是Cu2++2e-=Cu(用电极方程式表示).实验结束后称得两极质量差12.9g,假设初始时Zn片与Cu片质量相等,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4)有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将A、B、C、D四种金属设计成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用以判断四种金属的活泼性强弱.
序号
装置
现象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C的质量增加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以上现象,判断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CH2CH3(g)$\stackrel{催化剂}{?}$CH=CH2(g)+H2(g)工业上通常在乙苯蒸气中掺混水蒸气来保持体系总压为常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得到温度和投料比M对乙苯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已知M=$\frac{m({H}_{2}O)}{n(乙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不改变温度,减小压强使乙苯转化率和反应速率都减小
B.已知
化学键C-HC-CC=CH-H
键能/kJ•molˉ1412348612436
计算上述反应的△H=+288kJ/mol
C.A、B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KA<KB
D.投料比的大小顺序:M1<M2<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