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LNa2CO3溶液中含有钠离子约为2×6.02×1023

B. 含氧原子数均为NAO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C. 1mol任何物质均含有约为6.02×1023个原子

D. 含氢原子数目相同的NH3CH4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为3:4

【答案】B

【解析】

A.计算微粒数目需要知道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B.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分子的物质的量与物质分子含有的该元素原子个数的乘积;

C.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

D.先计算NH3CH4分子数的比,再根据、n=判断二者的体积关系。

A.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微粒数目,A错误;

B.氧原子数为NA,则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由于1O2中含2个原子,1O3中含3个原子,所以O2、O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n(O2)=mol,n(O3)=mol,则n(O2):n(O3)==3:2,B正确;

C.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不同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不相同,所以不能说每1mol任何物质均含有约为6.02×1023个原子,C错误;

D. NH3CH4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数目分别是3、4个,若二者含有的H原子数目相等,则NH3CH4分子个数比是4:3,由可知n(NH3):n(CH4)=4:3,再根据n=可知 V(NH3):V(CH4)=4: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如下所示4个装置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装置可用于比较NaHCO3Na2CO3的稳定性 B. 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可选择②装置

C. 如③装置进行实验可看到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④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少量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析出1.06g晶体,该晶体中含有2 NA个Na+

B. 1mol乙酸与足量的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分子数为NA

C. 某温度下,1L pH=2的H2SO4溶液中,硫酸和水电离的H+总数为0.01NA

D. 常温常压下,NO2与N2O4的混合气体46g,分子总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0.1molH218O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

B. 17g羟基所含电子的数目为10NA

C. lLpH=l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为0.2NA

D. 密闭容器中1molH2(g)与1molI2(g)共热反应制备HI增加2NA个H-I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1L水中溶解了40.0 g NaOH,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B. 1L2mol/LNaCl液中取出0.5L,取出的该溶液的浓度为1mol/L

C. 中和100 mL 1mol/LH2SO4溶液,需NaOH8.0g

D. 配制500mL0.5mol/LCuSO4溶液,需40.0g胆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同学做中和滴定和中和热的测定两个实验。

.下图是该小组同学用0.5000 mol/L的盐酸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示意图和第1次滴定前、后盛放盐酸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第1次滴定消耗标准液_________mL 。

(3)已知每次滴定操作所取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均为20.00mL。第2、3、4次滴定数据如下表所示。通过计算得待测NaOH溶液的平均浓度是___________mol/L。(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实验

编号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盐酸的

体积读数(mL)

滴定后盐酸的

体积读数(mL)

2

20.00

1.20

21.20

3

20.00

2.24

22.26

4

20.00

1.50

21.48

(4)滴定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所用的仪器刚用蒸馏水洗净):

A.向锥形瓶里注入20.00 mL待测NaOH溶液,并滴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2-3次;

C.固定好装标准溶液的酸式滴定管,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管内无气泡;

D.取标准HCl溶液注入酸式滴定管至刻度0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用标准HCl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刻度。

合理的操作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判断到达滴定终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上述B步骤省略,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标准液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填“无影响”、“偏高”、“偏低”)。

Ⅱ.现用上述盐酸和已测出浓度的NaOH溶液,设计如下装置测定中和热。

将50mL盐酸与50mL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7)从图示看此装置存在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

(8)当室内温度低于10℃时,对实验数据影响很大,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9)如果实验测得起始温度为t1℃,反应后的最高温度为t2℃,则中和热的表达式为ΔH =___________。(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J/(g.℃))

(10)本次实验室内温度正常,操作无误,但是数据偏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研究CO2的利用具有现实意义,比如将CO2与焦炭作用生成COCO可用于炼铁、设计燃料电池等。

(1)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 ΔH 1 =+489 kJ/mol

C(石墨)+CO2(g)=2CO(g) ΔH 2 = +172 kJ/mol

写出Fe2O3和CO为原料冶炼铁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CO燃烧反应可设计成CO/O2燃料电池(以H2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写出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初中我们学过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某学生利用上述CO/O2燃料电池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框内部分未画出),实现了铜与稀硫酸的反应:Cu+H2SO4=H2↑+CuSO4(未注明反应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3)A是石墨棒,B是一种金属,该金属是________(填名称)

(4)B应接电源的________通入CO通入O2”)。

(5)写出该装置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C溶液为100mL饱和食盐水,A和B电极均为石墨棒该学生连通电路写出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当放出标况下112mL氢气时该溶液的pH=_____________(室温下)

(Ⅲ)(Ⅱ)中装置改造成下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7)若X为铜,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______处。

(8)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表中实验操作、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Ksp(BaCO3)<Ksp(BaSO4)

B

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I溶液,然后滴加CCl4,振荡并静止

有机层出现紫

红色

氧化性:Fe3+>I2

C

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非金属性:Cl>C>Si

D

将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溶液紫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反应器,中间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导热的隔板将容器分成甲、乙两部分,分别发生下列两个可逆反应:

甲:a(g)+b(g)2c(g) ΔH1<0、乙: x(g)+3y(g)2z(g) ΔH2>0

起初甲、乙均达到反应平衡后隔板位于正中间,然后进行相关操作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反应器恒温下,向乙中通入z气体,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B. 在反应器恒温下,向甲中通入惰性气体,乙中x、y的转化率增大

C. 在反应器绝热下,向乙中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D. 在反应器绝热下,向甲中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