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请根据要求填空:

(1)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根据下图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4.0mol PCl3和2.0 mol Cl2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PCl3(g)+Cl2(g)PCl5(g),经2 min达到平衡时,PCl5为0.40 mol。

①在0~2 min 内,用Cl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l2)=_____ mol·L-l·min-1

②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再通入1.0 mol Cl2,相同温度下重新达到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答案】 CO(g)+H2O(g)==CO2(g)+H2(g) ΔH=-41kJ·mol-1 0.02 10% A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1molCO2(g)与1mol H2(g)反应生成1mol CO(g) 1mol H2O(g)放出41 kJ的能量;(2)利用“三段式”计算

解析:根据图示,1molCO2(g)与1mol H2(g)反应生成1mol CO(g) 1mol H2O(g)放出41 kJ的能量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CO2(g)+H2(g) ΔH=-41kJ·mol-1

(2)

①在0~2min内,用Cl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l2)= 0.02 mol·L-l·min-1;②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为 ③如果再通入1.0molCl2平衡正向移动PCl5的物质的量增大,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时,向10 mL浓度为0.01mol/L的氨水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的CH3COOH溶液,混合液的pH 与加入CH3COOH 的体积V之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溶液的pH=12

B. b点时c(CH3COO-)>c(NH4+)

C. c点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D. d点处微粒间存在:2c(H+)+c(CH3COO-)=2c(OH-)+c(NH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配制 1mol/L NaOH 溶液240mL,

(1)实验操作中用天平称量________g NaOH 固体;

(2)容量瓶在使用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时遇到下列情况,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_________

①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时间过长。

②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溶液未冷却即转入容量瓶。

在转移氢氧化钠溶液后未洗涤烧杯。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摇匀后,发现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4)取配制的 1mol/L NaOH 溶液10 mL,再稀释成 100 m L,再从中取出 10 mL,这 10 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5)取配制的1mol/L NaOH 溶液10 mL,加入足量的氧化铝充分反应(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得到的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课外小组研究铝土矿中Al2O3含量。已知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杂质是Fe2O3SiO2。从铝土矿中提取Al2O3的过程如下

1固体B的主要用途有写出1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

2步,向铝土矿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步中,生成氢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将实验过程中所得固体精确称量,课外小组发现所得氢氧化铝固体的质量与原铝土矿质量相等,则该铝土矿中Al2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4工业上制取AlCl3Al2O3CCl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每消耗05 mol 单质,转移1 mol电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溶液中可发生反应:2FeBr2+Br2=2FeBr3,现向100mLFeBr2溶液中通入3.36LCl2(标准状况),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2molL-1 B. 1molL-1 C. 0.4molL-1 D. 0.2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N2(g)+3H2(g)===2NH3(g) ΔH=-(b-a) kJ·mol1

B. N2(g)+3H2(g)===2NH3(g) ΔH=-(a-b) kJ·mol1

C. 2NH3(l)===N2(g)+3H2(g) ΔH=2(a+b-c) kJ·mol1

D. 2NH3(l)===N2(g)+3H2(g) ΔH=2(b+c-a)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某溶液中溶质R的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R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c(R)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25 ℃0~30 min,R的分解平均速度为0.033 mol·L1·min1

B. 对比30 ℃10 ℃曲线50 min,R的分解百分率相等

C. 对比30 ℃25 ℃曲线0~50 min能说明R的分解平均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对比30 ℃10 ℃曲线在同一时刻能说明R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 g Na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H2分子

B. 1 mol 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SO3分子

C. 标准状况下,22.4 L Cl2NA个原子

D. 3 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教材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并判断下列说法和做法,其中不科学的是(  )

A. 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

B. 要证明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C. 加热不久就能看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没有发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