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如表为六种短周期元素的部分性质:
元素代号XYZQRT
原子半径/10-10m0.770.660.701.170.991.10
主要化合价+4、-4-2+5、-3+4、-4+7、-1+5、-3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与Y可以形成阴离子XY32-
B.元素R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C.Z的氢化物的沸点比T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D.由X形成的化合物QX和XR4,其晶体类型不相同

分析 主族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最低负价=族序数-8,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原子序数越大,根据表中数据值,X和Q属于第IVA族,X半径小于Q,则X是C、Q是Si元素;
Y是第VIA族元素,X半径大于Y,则Y是O元素;
Z和T是第VA族元素,Z半径小于T,则Z是N元素、T是P元素;
R最高价为+7价,属于第VIIA族,F元素没有最正化合价,所以R是Cl元素,再结合物质结构性质解答.

解答 解:主族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最低负价=族序数-8,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原子序数越大,根据表中数据值,X和Q属于第IVA族,X半径小于Q,则X是C、Q是Si元素;
Y是第VIA族元素,X半径大于Y,则Y是O元素;
Z和T是第VA族元素,Z半径小于T,则Z是N元素、T是P元素;
R最高价为+7价,属于第VIIA族,F元素没有最正化合价,所以R是Cl元素,
A.C与O可以形成阴离子CO32-,故A正确;
B.R是Cl元素,其氧化物的水化物不一定是强酸,如HClO是弱酸,故B错误;
C.N的氢化物是氨气、P的氢化物是膦,氨气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膦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氢键能导致熔沸点升高,所以N的沸点比P的氢化物的沸点高,故C正确;
D.由C形成的化合物SiC和CCl4,前者是原子晶体、后者是分子晶体,所以二者晶体类型不同,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正确判断元素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易错选项是B,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一定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得到ClO-、ClO3-等离子,其物质的量n(mol)随反应时间t(min)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溶液中Na+、NH4+、CO32-、S2-可以大量共存
B.t2时,溶液中含氯微粒浓度大小:c(ClO-)>c(Cl-)>c(ClO3-
C.t3时,离子方程式为:4Cl2+8OH-=ClO3-+ClO-+6Cl-+4H2O
D.t4时,因c(ClO-)接近于0,所以c(ClO3-)=c(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CH3-CH=CH-CH3与C3H6一定互为同系物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
D.C3H8的二氯代物共有3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Z是金属,W的单质是淡黄色固体,X、Y、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W
B.Y与Z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简单阴离子还原性:Y>W
D.Z与Q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世纪初,化学家维勒提出了有机化学的概念
B.红外光谱图的研究可以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C.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最早由李比希提出的
D.铜丝燃烧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含有硫、氮、氯、溴等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已知M、N、R均为短周期的元素,M、N同周期,M、R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M2-和R-,N2+和R-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M>RB.R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为+7价
C.离子半径:M2->R->N2+D.还原性:M2-<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①500mL0.05mol/L稀硫酸的pH=1;
②将pH=1的HCl稀释到原来103倍后,溶液的 p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利用图1所示实验(部分装置)收集氯气并验证氯气的性质:

(1)A为Cl2的发生装置.若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与之对应的A装置(图2)是b(填写装置的序号).
(2)利用D中的广口瓶收集氯气,试在装置图中完善D装置(将虚线表示的一根或两根导管改为实线,也可都不改).
(3)写出装置E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
(4)利用D中收集的氯气进行铁与氯气的反应实验:用坩埚钳夹持一束细铁丝,在酒精烧至红热,然后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
(5)通入氯气一段时间后,洗气瓶B溶液中有一部分SO32-氧化成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Cl2+H2O=SO42-+2Cl-+2H+.试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洗气瓶B溶液中Cl和SO42-的存在.可供选择的试剂及仪器为:
稀盐酸、稀硝酸、BaCl2溶液、Ba(NO32溶液、AgNO3溶液、澄清石灰水、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B中溶液于试管Ⅰ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和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洗气瓶B溶液中存在SO42-
步骤2:另取适量B中溶液于试管Ⅱ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振荡,静置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3:取步骤2后试管Ⅱ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Ⅲ中,滴加稀HNO3和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洗气瓶白溶液中存在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1)若以A点表示25℃时水在电离平衡时的离子浓度,当温度升到100℃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到B点,则此时水的离子积从10-14增加到10-12
(2)常温下,将pH=10的Ba(OH)2溶液与pH=5的稀盐酸混合,然后保持100℃的恒温,欲使混合溶液pH=7,则Ba(OH)2与盐酸的体积比为2:9.
(3)在某温度下,Ca(OH)2的溶解度为0.74g,其饱和溶液密度设为1g/mL,Ca(OH)2的离子积为4×10-3
(4))25℃时,在等体积的 ①pH=0的H2SO4溶液、②0.05mol/L的Ba(OH)2溶液,③pH=10的Na2S溶液,④pH=5的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0:1010:109
(5)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中,阴离子的总物质的量最大的是②(填序号).
①0.1mol•L-1的CuSO4溶液         
②0.1mol•L-1的Na2CO3
③0.1mol•L-1的KCl                
④0.1mol•L-1的NaHCO3
(6)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A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A=H++HA-,HA-?H++A2-
①则Na2A溶液显碱性(填“酸性”“中性”或“碱性”);NaHA溶液显酸性(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②若有0.1mol•L-1 Na2A的溶液,其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填序号).
A.c(Na+)>c(A2-)>c(OH-)>c(HA-)>c(H+
B.c(Na+)>c(OH-)>c(HA-)>c(A2-)>c(H+
C.c(Na+)>c(H+)>c(A2-)>c(OH-)>c(HA-
D.c(A2-)>c(Na+)>c(OH-)>c(H+)>c(H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