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分)

Ⅰ.(每空1分) 已知某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CuSO4,少量的Ag+、Hg2+以及部分污泥,通过下述过程可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铜晶体及其他物质。

(1)步骤1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有     

(2)步骤2中需加入某种试剂后再将混合物分离,该试剂是(填化学式)         ,固体残渣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3)步骤3中涉及的操作是:蒸发浓缩、       、过滤、烘干。

(4)步骤2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原因是               

Ⅱ.((2)为1分,其余每空2分)某溶液中含有Na、SO、SO、CO、Cl、Br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①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②向原溶液中滴加氯水,无气体产生,再加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用分液漏斗分液;③向分液后所得的水溶液中加入Ba(NO3)2和HNO3的混合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④在滤液中加AgNO3和HNO3的混合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试回答:(提示:氯气会氧化SO为SO)

(1)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   

(2)若步骤③改用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对判断(1)结论有无影响      

(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

(14分)

漏斗、玻璃棒   Cu    Ag、Cu  冷却结晶  因为Hg有挥发性,且有毒

Ⅱ、(1)Na、SO、Br     CO

(2)无影响(1分)

(3)Cl2+2Br===Br2+2Cl Cl2+SO+H2O===2Cl+SO+2H

【解析】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三调研三月统一测试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4分) 电池的发明和应用是化学家们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之一。

Ⅰ.每一次化学电池技术的突破,都带来了电子设备革命性的发展。最近,我国在甲醇燃料电池的相关技术上获得了新突破,原理如下图1所示。

(1)请写出从C口通入O2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2)以石墨做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如下图2所示。电解开始后在       的周围(填“阴极”或“阳极”)先出现红色。假设电池的理论效率为80%(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电池反应所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若消耗6.4g甲醇气体,外电路通过的电子个数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NA取6.02×1023)。

Ⅱ.随着电池使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废旧电池潜在的污染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电池生产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常含有Cu2+等重金属离子,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目前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依据沉淀转化的原理,常用FeS等难溶物质作为沉淀剂除去这些离子。已知室温下Ksp(FeS)=6.3×1018mol2·L2,Ksp(CuS)=1.3×1036mol2·L2。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上述除杂的原理      

(2)工业上为了处理含有Cr2O72的酸性工业废水,用绿矾(FeSO4·7H2O)把废水中的六价铬离子还原成三价铬离子,再加入过量的石灰水,使铬离子转变为Cr(OH)3沉淀。

①氧化还原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1×1032 mol4·L4,溶液的pH至少为       ,才能使Cr3+沉淀完全。

③现用上述方法处理100m3含铬(+6价)78mg•L1的废水,需用绿矾的质量为       kg。(写出主要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高三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4分) 研究NO2SO2 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利用反应6NO2+8NH3 7N2+12H2O可处理NO2。当转移3.6mol电子时,生成的N2在标准状况下是        L。

(2)已知:反应1:2SO2(g)+O2(g)2SO3(g)  ΔH = —196.6 kJ·mol-1

反应2:NO2(g)+SO2(g)SO3(g)+NO(g)  ΔH = —41.8kJ·mol-1

则反3:2NO(g)+O2(g)2NO2(g)的  ΔH = _________ kJ·mol-1

(3) 一定条件下,将2molNO与2molO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3,下列各项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O2同时生成2 molNO2

(4)CO可用于合成甲醇,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和H2,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达平衡后测得各组分浓度如下:

物质

CO

H2

CH3OH

浓度(mol•L—1)

0.9

1.0

0.6

①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列式并计算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将容器体积压缩为1L,不经计算,预测新平衡中c(H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④若保持体积不变,再充入0.6molCO和0.4molCH3OH,此时v___v(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江苏省高一9月月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4分,每空2分)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溶液中的NaCl和Na2SO4,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溶液。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试剂X_________,沉淀A________,沉淀B___________。

⑵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填化学式),之后若要获得固体NaNO3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4分,每空2分)某课外小组利用H2还原黄色的WO3粉末测定W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图是测定装置的示意图,A中的试剂是盐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中装入的试剂:C________  、 D________;

(2)连接好装置后应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反应管E(用“H”表示)”和“从A瓶逐滴滴加液体(用“I”表示)”这两步操作应该先进行的是(用“H”或“I”表示)_____________。在这两步之间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中测得了下列数据

①空E管的质量a                      ②E管和WO3的总质量b

③反应后E管和W粉的总质量c(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称量)

④反应前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d        ⑤反应后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e

由以上数据可以列出计算W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不含“c”字母的一个计算式(可以不写单位。除W外,其他涉及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均为已知):

计算式:Ar(W)=____________;

(5)此实验除了要对G口余气作处理外,似还有待改正之处,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你认为应该作何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三模拟(5月)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每空2分,共14分)A、B、C、D、E、F六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有如图转化关系,则:

(1)若A、C、E皆为氧化物,且E为有毒气体,B、D、F皆为非金属单质,且D为气体。则A的结构简式为            ,单质F的晶体类型为         ,1molC中含有         个共价键。

(2)若A、C、E皆为氢化物,三者皆为极性分子,其中C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D、E、F皆为氧化物, 其中D、F为有毒气体,F遇空气变为红棕色则 。       

①A、C、E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填化学式);A、C、E三种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②B跟C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A跟D常温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单质,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