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各项比较中前者高于(或大于或强于)后者的是

A. 金属Mg(六方最密堆积)和金属Cu(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

B. BF3CH4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C. Si-OC-O的键能

D. 对羟基苯甲醛()和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

【答案】D

【解析】

A.金属Mg(六方最密堆积)和金属Cu(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都是74%,二者相同,A错误;

B.BF3的中性原子B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CH4中心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前者小于后者,B错误;

C.由于原子半径Si>C,所以共价键的键长C-O<Si-O,共价键的键长越短,结合的就越牢固,键能就越大,所以键能后者大于前者,C错误;

D.邻羟基苯甲醛的两个基团靠的很近,能形成分子内氢键,使熔沸点降低;而对羟基苯甲醛能够形成分子间氢键,使熔沸点升高,所以对羟基苯甲醛熔、沸点比邻羟基苯甲醛高,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双选)在1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H=Q kJ·mol1Q>O),容器内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

浓度时间

c(NH3) (mol/L)

c(O2) (mol/L)

c(NO) (mol/L)

起始

0.8

1.6

0

2min

0.6

a

0.2

4min

0.3

0.975

0.5

6min

0.3

0.975

0.5

8min

0.7

1.475

0.1

10min

0.7

1.47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在第2 min到第4min时,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875 mol/(L·min)

B.反应在第2 min时改变了某一条件,该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

C.4 min时、第8 min时分别达到化学平衡,且平衡常数不相同

D.在开始反应的前2 min内,该反应的△H=0.05Q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确定有机物A的结构某研究团队对有机物A进行了多项实验得实验结果如下:

有机物A经李比希法分析知:含碳77.8%,氢为7.40%,其余为氧;

质谱法分析A得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经红外光谱测定,A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和羟基;

④A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有4种峰且峰面积比为3∶221;

⑤A为无色晶体常温下微溶于水;能与烧碱反应且在常温下A可与浓溴水反应,1 mol A最多可消耗浓溴水中2 mol Br2

求:(1)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2)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与足量浓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含有苯环的A的同分异构体还有____________(不含A),请写出其中属于醇的同分异构体与氧气加热(铜作催化剂)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角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①BCl3 ②NH3 ③H2O ④PCl4+ ⑤BeCl2

A. ⑤④①②③ B. ④①②⑤③ C. ⑤①④②③ D. ③②④①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 mol I2(s)与1 mol H2(g)化合生成2 mol HI(g)气体时,需要吸收5 kJ的能量

B. 2 mol HI(g)分解生成1 mol I2(g)与1 mol H2(g)时需要吸收12 kJ的能量

C. 1 mol I2(s)变为1 mol I2(g)时需要吸收17 kJ的能量

D. I2(g)与H2(g)生成HI(g)气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HA的电离常数Ka=1×10-6,向20 mL浓度为0.01 mol·L-1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对应溶液的pH约为4,且溶液中只存在HA的电离平衡

B.b点对应溶液中:c(Na+)>c(A-)>c(HA)>c(H+)>c(OH-)

C.d点对应溶液中:c(OH-)-c(H+)=c(A-)

D.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常状况下,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难溶于水,与酸、碱、盐溶液均不反应。已知乙二酸晶体加热分解的方程式为:H2C2O4·2H2O3H2O+CO2↑+CO↑,不考虑其他因素干扰,如何利用下列装置验证反应产物中含有CO2CO(装置不能重复使用)。酒精喷灯可作高温热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

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数字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

①→

3)证明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4)本实验尾气处理的方法是

5)根据题给的数据,假设各反应均充分发生且产生的气体全部排出,并与吸收液充分反应(提示:BC中澄清石灰水均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D中溶质及对应的物质的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根据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探究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已知A装置的烧瓶里装有大理石,分液漏斗里装有稀HNO3B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装置C中装有Na2SiO3溶液,试回答: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推知碳、硅、氮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已知常温下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混合可产生氯气,利用该装置探究氯和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4)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氧化性:_______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8g铁粉加入50mL3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A.铁粉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

B.往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

C.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Fe2+Fe3+物质的量之比为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