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13年7月,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教授与研究伙伴共同宣布全球首批经全基因组测序的PGD/PGS试管婴儿在长沙诞生。新技术的突破意味着通过设计试管婴儿解决部分不孕不育问题的同时,部分肿瘤疾病、遗传性疾病的家族性遗传也将有望避免。

(1)设计试管婴儿时为了提高受孕率,胚胎移植时多采用多胚胎移植,因此需要用_________处理,促进母亲排出更多的卵子。

(2)胚胎发育的卵裂期在_________内进行。受精卵经72小时体外培养发育成32细胞左右的桑椹胚,可用于__________。

(3)为了某些需要,需对胚胎的性别进行鉴定。目前最有效最准确的方法是SRY﹣PCR法,操作的基本程序是:从被测的囊胚中取出几个__________(填“部位”)细胞,提取DNA;然后用位于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即SRY基因)的一段碱基作_________,以___________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与SRY特异性探针出现阳性反应者,胚胎为_________性。

(4)设计试管婴儿、克隆人等都是引起人们广泛争论的问题。我国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即可利用人体细胞核移植等技术治疗人类疾病,在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时,可用微型吸管把位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第一极体一并吸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新高考选考科目押宝卷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体骨骼肌细胞分别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进行细胞呼吸,葡萄糖分解过程中产生的C02摩尔数与消耗的02摩尔数的比值分别是

A. 等于1、小于1 B. 等于1、大于1 C. 小于1、小于1 D. 等于1、等于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鸡的毛腿对光腿为显性,该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各项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一只杂合的毛腿鸡 B. 一只纯合的毛腿鸡

C. 一只杂合的光腿鸡 D. 一只纯合的光腿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牵牛花的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显性,阔叶基因(B)对窄叶基因(b)显性,它们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将红花窄叶纯系植株与白花阔叶纯系植株杂交,F1植株再与“某植株”杂交,它们的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植株数分别为354、112、341、108,“某植株”的基因型应为( )

A.RrBb B.rrBb C.Rrbb D.RRb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三4月模拟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生物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密闭装置培养某植株幼苗,并控制每天8∶00~24∶00为光照培养,24∶00~8∶00为黑暗培养,其他条件适宜。测量一天内装置中CO2浓度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根尖细胞对培养液中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可逆浓度进行,说明其吸收方式是______。

(2)若较长时间未更换培养液,结果出现了烂根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

(3)在光下,根尖细胞内合成的NADH中的H元素来自__________(物质)。

(4)12∶00~24∶00时间段,幼苗有机物的积累量为_________,据此分析,农业上为提高大棚作物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5)整个黑暗培养阶段,幼苗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 (一)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探究SHH基因与角化囊肿发生的相关性,科研人员利用SHH基因的非模板链转录合成的RNA作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实验,以检测SHH基因在角化囊肿中的表达情况。其基本流程如下图(Amp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LacZ基因被SHH基因插入后不表达)。

请回答:

(1)重组载体中SHH基因转录合成RNA探针时,________(需要/不需要)启动子。

(2)步骤②中,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_________细胞,然后导入重组载体。实验中,用添加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未导入质粒的细菌将会死亡,原因是这此细菌不含有________基因。

(3)能表达LacZ基因的大肠杆菌在含有IPTG和X-gal的培养基上会形成蓝色菌落,易于识别。根据上述原理可以初步判断________(蓝色/白色)菌落中的大肠杆菌为重组菌。

(4)将制备的探针加入角化囊肿切片中,探针将与_________形成杂交带,进而判断SHH基因的转录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次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于( )。

A.排卵前,在卵巢内 B.受精前,在输卵管内

C.排卵后,在腹腔内 D.受精时,在输卵管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4月) 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神经学家研究发现了海兔缩鳃反射的习惯化和敏感化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下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轻摸海兔的喷水管,鳃很快缩回。

②连续多次重复①中的触摸过程,鳃的缩回变慢甚至消失(即为习惯化)。

③习惯化后,在头部给予重击,并同时轻摸喷水管,鳃非常迅速缩回(称为敏感化)。

下图表示海兔缩鳃反射的神经调节模式及短期敏感化前后有关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生理变化。

⑴ 图中最简单的反射弧含有________种神经元,此反射弧中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

⑵ 为研究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受刺激部位膜内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表中①和②代表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填“产生”或“不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是由于_________部位传递减弱或受阻。

⑶ 据图分析,习惯化后,当海兔头部受到重击后,中间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5-HT,这种信号分子与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上的__________结合后,能使突触后膜K+______受阻,因此,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构成的突触中,突触前膜兴奋后,恢复静息电位变慢,使Ca2+________增加,进而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出现敏感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