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O3的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的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发生酸中毒,当血浆中的H2CO3含量减少时,则发生碱中毒。

材料二:在初生蝌蚪或幼小植物体内,当自由水的比例减小时,机体代谢强度降低;当自由水的比例增大时,机体代谢强度升高。

材料三: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碳酸钙是动物和人体的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材料四: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例如,心肌含水量约为79%而呈坚韧的状态,脑中含水量约为84%而呈溶胶状。

材料五:血液在血管中呈液态,当血液从血管中流出后则会凝固。

(1)材料一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材料二中现象的全面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材料四中差异的正确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五说明血液中的水分发生了怎样的转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无机盐具有调节酸碱平衡(pH)的作用

(2)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细胞内生化反应的介质,并参与某些代谢反应,参与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

(3)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4)组织器官的形态差异与生物体内水分的存在形式有关,心肌中结合水较多,而脑组织中自由水较多

(5)血液中多数自由水转化成了结合水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1)1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通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________。

(2)1925年G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膜的类脂,并将它在空气一水接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_________组成。

(3)科学工作者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将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起初,一半膜发绿色荧光,另一半膜发红色荧光。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均匀分布,如下图所示:

①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在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后,将融合细胞置于0℃条件下保持40分钟,则融合细胞仍是一半膜发绿色荧光,另一半膜发红色荧光,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细胞融合时常用的病毒促融剂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每空2分,共20分)分析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各小题:
材料1: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的正常培养温度为25℃,科学家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的环境下处理6—24h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材料2:1905年E.B.Winlson发现,果蝇的雌性个体有两条相同的X染色体,雄性个体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其中一条与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不同,称之为Y染色体。1909年摩尔
根从他们自己培养的红眼果蝇中发现了第一个他称为“例外”的白眼雄蝇。用它做了下列实验(注:不同类型的配子及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均相同):将这只白眼雄蝇和它的红眼正常姊妹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

材料3:科学家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刚毛基因(b)为显性。若这对等位基因存在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则刚毛雄果蝇可表示为XBYB或XBYb或XbYB;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只能表示为XBY。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可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1)材料1中的实验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2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显性性状是________。
(3)在材料2中,摩尔根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个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有力地说明了________。F2中,白眼果蝇均为雄性,这是孟德尔的理论不能解释的,请你参考E.B.Winlson的发现,替摩尔根提出合理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完成对材料3的分析及实验:选用纯种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雌雄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2分)
(用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分析)(8分)
(5)遗传学中常选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2分)

Ⅰ.(10分)下图表示某实验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探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请据图回答:

(1)实验一段时间后,甲→丁四组中的       组空白琼脂块能检测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这是因为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的特点是               ,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2)为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上述运输特点,应选择甲→丁四组中        两组做对照实验。若选用另外的        两组做对照,虽然在理论上也可说明生长素的运输特点,但与前一组相比,不能排除重力因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运输的影响。

(3)事实上,即使实验中的空白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但用一般的理化方法也很难检测出来。可将实验后的普通琼脂块分别放在玉米               的胚芽鞘上,如果胚芽鞘能够生长,则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Ⅱ.(12)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在探究有些物种人类想消灭却消灭不了,而另一些生物想保护又保护不了的原因时发现,生物大体上可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即r对策和K对策。r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力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

材料二:科学家还发现,影响种群的数量的因素很多,但大体分为两大类: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包括食物、生殖力、抑制物分泌以及疾病、寄生物等,非密度制约因素如干旱、大寒、洪灾等自然灾难。

(1)熊猫和蟾蜍的生活史对策分别为         对策、         对策

(2)熊猫有灭绝的危险,可采取的措施有:①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食物资源,控制其       的数量,这样可以增大              ;②建立人工繁育中心,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      和幼崽的               ;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                 ,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种群的基因库。

(3)据材料推测,r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易受             制约因素影响,如蝗虫大发生的规律时往往是,第一年洪灾,第二年干旱,容易造成蝗虫大发生,就是佐证。而k对策的生物种群易受               制约因素影响,如许多哺乳动物种群当种群密度过大时,             资源匮乏,往往容易爆发传染病。

(4)如要调查某草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                  法,如要调查该草地野兔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             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模)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Ⅰ.下图表示某实验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探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请据图回答:

(1)实验一段时间后,甲→丁四组中的       组空白琼脂块能检测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这是因为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的特点是               ,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2)为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上述运输特点,应选择甲→丁四组中        两组做对照实验。若选用另外的        两组做对照,虽然在理论上也可说明生长素的运输特点,但与前一组相比,不能排除重力因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运输的影响。

(3)事实上,即使实验中的空白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但用一般的理化方法也很难检测出来。可将实验后的普通琼脂块分别放在玉米               的胚芽鞘上,如果胚芽鞘能够生长,则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Ⅱ.(12)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在探究有些物种人类想消灭却消灭不了,而另一些生物想保护又保护不了的原因时发现,生物大体上可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即r对策和K对策。r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力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

材料二:科学家还发现,影响种群的数量的因素很多,但大体分为两大类: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包括食物、生殖力、抑制物分泌以及疾病、寄生物等,非密度制约因素如干旱、大寒、洪灾等自然灾难。

(1)熊猫和蟾蜍的生活史对策分别为         对策、         对策

(2)熊猫有灭绝的危险,可采取的措施有:①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食物资源,控制其       的数量,这样可以增大              ;②建立人工繁育中心,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      和幼崽的               ;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                 ,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种群的基因库。

(3)据材料推测,r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易受             制约因素影响,如蝗虫大发生的规律时往往是,第一年洪灾,第二年干旱,容易造成蝗虫大发生,就是佐证。而k对策的生物种群易受               制约因素影响,如许多哺乳动物种群当种群密度过大时,             资源匮乏,往往容易爆发传染病。

(4)如要调查某草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                  法,如要调查该草地野兔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             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每空2分,共20分)分析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各小题:

材料1: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的正常培养温度为25℃,科学家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的环境下处理6—24h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材料2:1905年E.B.Winlson发现,果蝇的雌性个体有两条相同的X染色体,雄性个体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其中一条与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不同,称之为Y染色体。1909年摩尔

根从他们自己培养的红眼果蝇中发现了第一个他称为“例外”的白眼雄蝇。用它做了下列实验(注:不同类型的配子及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均相同):将这只白眼雄蝇和它的红眼正常姊妹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

材料3:科学家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刚毛基因(b)为显性。若这对等位基因存在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则刚毛雄果蝇可表示为XBYB或XBYb或XbYB;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只能表示为XBY。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可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1)材料1中的实验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2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显性性状是________。

(3)在材料2中,摩尔根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个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有力地说明了________。F2中,白眼果蝇均为雄性,这是孟德尔的理论不能解释的,请你参考E.B.Winlson的发现,替摩尔根提出合理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完成对材料3的分析及实验:选用纯种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雌雄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2分)

(用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分析)(8分)

 

 

(5)遗传学中常选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