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图甲为横放的植株,图乙和图丙为横放后14处生长素浓度变化曲线(虚线代表生长素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的浓度),图丁为种子萌发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能体现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是______

。A.根的向地生长 B.茎的背地生长 C.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

(2)图甲幼苗横放后,1、2处起始浓度变化为图 ____________(乙/丙)对应的曲线,图乙中C对应的浓度比图丙中D对应的浓度要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丁曲线分析,________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这种激素对果实的作用效果是促进果实的____________

(4)结合图丁曲线及激素作用分析,细胞分裂素先增加,赤霉素后增加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 脱落酸 衰老和脱落 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先分裂,后伸长生长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重点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有关生长素的知识答题,同时能根据曲线图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分析题图:甲为横放的植株,其中2点的生长素表现抑制生长,1、3、4都表现促进生长;图乙应该是1点和2点生长素浓度的变化,其中A1表示2点生长素的浓度变化,A2表示1点生长素的浓度变化;B1表示4点生长素的浓度变化,B2表示3点生长素的浓度变化图丁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受多种激素的影响据此答题

(1)根的向地性是指近地侧(即图甲中的2点)生长素浓度高,抑制近地侧生长远地侧(即图甲中的1点)生长素浓度低,促进远地侧生长。所以根表现为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两重性;而茎的背地性是指近地侧生长素(图甲中的4点)浓度高,促进近地侧生长快而远地侧(图甲中的3点)浓度低,促进远地侧生长慢。所以茎表现为背地生长,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故选:A。

(2)甲幼苗横放后,在重力作用下,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升高,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降低由于根对于生长素比较敏感,近地侧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根的生长,远地侧较低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根的生长,这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因此1、2处起始浓度变化为图乙对应的曲线。由于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图乙中C对应的浓度比图丙中D对应的浓度要低

(3)从图丁曲线可以看出脱落酸含量下降种子会萌发说明脱落酸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这种激素对果实的作用效果是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4)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促进细胞的伸长,结合图丁曲线及激素作用分析,细胞分裂素先增加,赤霉素后增加的原因可能是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先分裂,后伸长生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2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C段和FG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L点→M点表示__________过程。

(2)图2中的B图为__________细胞,发生在图1中的__________段。

(3)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于图1中的__________段。

(4)图1中与GH段和OP段相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__________(填“相同”、“不同”或“可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果想使芦苇植株长高,获得较长纤维,可用某物质处理生长期的芦苇,这一物质是(  )

A. 乙烯利 B. 赤霉素 C. 青霉素 D. 脱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新陈代谢、酶和ATP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和ATP都是生物大分子

B. 酶的种类具有物种特异性,而ATP却无物种特异性

C. 酶和ATP与新陈代谢密不可分,两者之间的合成与分解无关

D. ATP是细胞代谢的直接能源物质,酶在代谢中可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来加快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同学画的高等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三处明显错误,请改正:
a.高尔基体应改为________b.内质网应改为________c.核糖体应改为________,它含有两个相互垂直的________及周围物质组成.

(2)在成人心肌细胞中的数量显著多于腹肌细胞中数量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3)________ 被称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4)图中1是________ ,作为系统的边界,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__________________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5)如果是蓝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从细胞核角度看,除没有[____]外,还应没有[____]、[___],在细胞质中应只有[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表现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

B. 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

C. ③过程中需要多种转运RNA,转运RNA不同,所搬运的氨基酸也不相同

D. 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如果在H区的传人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内,Ca2+ 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2)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 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______________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该实验方案有两处不完善,请补充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植物形成配子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其中能够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时期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浆细胞 ⑥效应T细胞

A. ①②③④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